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石榴籽同心筑梦,沙海绿洲砺初心 ——西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足迹的力量 小红马青春行”河西走廊实践团赴苏武沙漠景区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025年7月16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足迹的力量小红马青春行”河西走廊实践团走进武威市民勤县苏武沙漠景区,开展以“追寻治沙足迹,凝聚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广袤的沙漠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印记。

       实践团成员走进苏武沙漠景区,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沙漠雕塑群中,感悟以“持节牧羊”历史故事为载体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精神,深刻体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治沙护绿中凝结的团结伟力。
       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沙漠中开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团队成员马婷婷、朱江霞以“苏武山下石榴红,共绘民族同心圆”为主题,生动讲述了民勤县各族群众联手治沙的当代故事,她们的分享不仅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更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在鲜活的实践案例中变得可知、可感、可触。
  
       在苏武沙漠景区,实践团拜访了当地治沙人李文光老人,听他讲述久久为功征战沙海、播撒希望的故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勤人,李文光见证了沙漠的变化。谈起以前,“沙丘上面不长树木,一起风,沙子就全部蔓延开了,一场风后,房子被掩埋了半部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回忆起往事,李文光脸上的褶皱不自觉加深,“家家户户因为黄沙种不出地、养不起牛羊,只好卷起铺盖,远走他乡。”面对“沙进人退”的困局,很多人选择离开,故乡的情结拴住了这位年轻人,治沙的决心留下了这位“真愚公”。
      “为啥要选择种树,而且一种就是一辈子?”面对实践团的疑问,李文光老人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沙丘,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我就想试试看,咱到底能不能干成这件事,你想啊,要是你走了,他走了,我也走了,这黄沙可不会走!它只会埋了田,吞了房,到最后,子子孙孙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了,咱祖祖辈辈活命的地方,可就真叫沙子给抹平了……”
       从黄沙漫漫到绿染沙丘,从沙逼人退到治沙致富。一个人的坚守,是孤勇者的悲歌;一群人的坚守,便是改天换地的壮举。千千万万个李文光,为了心中同一个绿色的梦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用血汗浇灌希望,在风沙最狂处扎根。他们用粗糙的双手,一寸寸夺回被风沙侵蚀的家园,一点点编织绿色的未来,把家乡一点点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不仅仅是种树,这是平凡人铸就的非凡史诗,是万千中国治沙人用生命书写的绿色宣言,更是一个民族对家园最深沉的眷恋与最坚韧的守望——家园在,希望就在;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最后,实践团指导教师王慧娟老师总结道:“民勤这片土地能在沙海中筑起绿色屏障,离不开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政策扶持,更离不开各族群众一代代接力奋斗的汗水与智慧。”正是这份上下同心、齐心协力、让荒漠重焕生机的奋斗力量,共同书写了荒漠化治理的民勤奇迹。
   
       此次苏武沙漠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生态治理的奇迹,源于万众一心的接续奋斗;民族复兴的伟业,更需各族儿女的携手并肩。大家一致表示,必将把这片大地上孕育的“绿洲精神”薪火相传,以青春之笔,共绘民族团结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追寻革命足迹,激荡信仰力量——山东理工大学“青衿筑梦·红韵燎原”实践团井冈山红色实践纪
  • 聆听历史回响,赓续信仰伟力——山东理工大学“青衿筑梦·红韵燎原”实践团参与红色教育系列
  • 山东大学“恩润童心”支教队恩施开营 乡土课堂点燃求知星火
  • 暑期社会实践 |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银龄守护者”小分队:银龄触网,智慧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