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西圃为家,学子耘基”专项计划:聚焦基层就业,校友调研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6月30日至7月19日。“西圃为家,学子耘基”毕业生基层就业调研团于线上线下开展调研,线下深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开展调研,线上通过问卷与访谈联系往届基层就业毕业生。

一、前期准备


(图为实践队员出行安排会)

为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状况,调研团前期积极筹备,通过线上线下会议保障后续调研顺利开展。

二、实地调研

7月9日至7月11日,调研团分别对2012届博士毕业生赵沛、2021届硕士毕业生焦柯欣进行采访。

赵沛老师从应用社会科学系的硕士,到留校教思政课,再到2019年博士毕业,二十余年深耕基层教育。求学时的经历,让他认识到思政教育既是知识传授,更是实践中温暖人心的力量,他将这份热爱视为伟大事业,毕业多年学生的节日问候便是最好见证。在给毕业生的叮嘱里,他提到:先做诚信之人,再当终身学习者,既要读书也要懂社会;学会与人交往,历练情商;小有成就时记得回馈社会。

(图为采访赵沛老师单人照)

(图为采访赵沛老师合照)

焦柯欣表示,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会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寒暑假备课压力大、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但她在学校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帮助她较好地应对这些困难。她希望有志于投身基层教育的同学,要精读经典原著、筑牢专业根基,多练讲课技巧,尤其是非师范生要针对性提升表达能力,克服怯场短板,在实习时争取接触不同教学场景,进一步充实自己。

(图为焦柯欣单人照)

(图为采访焦柯欣合照)

7月11日至7月13日,西北大学调研团成员继续深入调查,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开展实践调研,了解毕业生张铮和张立超的基层就业环境与工作情况。


(图为采访白银市白银区张铮照片)

张铮结合在校经历与20年军旅生涯,分享了对基层工作的感悟:基层如螺丝钉,琐碎却关键,成长需脚踏实地,“笨办法”的坚持恰是捷径。他建议在校生多参与实践和学生工作,提升能力;步入社会要甘当“小学生”,做“有心人”,放平心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投身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基层天地广阔,只要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庸的价值。


(图为采访张立超照片)

张立超谈到自己虽怀揣记者梦,却因现实转身乡村讲台,一教便是九年。九年里,她化解教育难题,在付出中读懂基层教育的分量。她的实践经历证明,理想不会因转弯褪色,在基层沉淀的力量终将托举梦想。而基层工作的价值在于“成全”——成全孩子,也成全自己靠近理想。同时,她叮嘱后辈:读好书、多实践,在基层找机遇,每一步踏实脚印皆为理想铺路。

三、线上调研

为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状况的调研范围,观察团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基层就业毕业生,在线开展远程采访并发放调查问卷。


(图为线上采访穆旭恒照片)


(图为线上采访惠萌照片)

7月19日,调研观察团全体成员参与线上访谈,由孙新、赵莹分别与西安市未央区基层就业毕业生惠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基层就业毕业生穆旭恒开展线上访谈。

惠萌谈及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认识,她表示自己最初的理解较为浅显,多为空泛设想。通过实际工作,发现基层有许多怀揣理想、敬业尽责的人,他们的真诚与热情不仅给了她动力,也让她深化了对基层的认知。她寄语在校生,尤其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同学,要抓住学生时代的机会,锻炼沟通能力、掌握实用技能;基层工作需要热情,更需要方法,要结合自身能力与基层需求,发扬西大精神,胸怀理想书写青春答卷。

穆旭恒表示,他是怀着对新环境的期待与为边疆奉献的热情,选择了这份工作。他认识到,在当地工作需要适应地域环境、提升大课教学能力,更要肩负起维护民族共同体的责任。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要多上台实践、锻炼表达与控场能力;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提升环境适应力;就业前需早做规划、主动提升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通过本次调研,“西圃为家,学子耘基”毕业生基层就业调研团深入了解了西大校友在基层的工作与成长经历,立体呈现西大人的基层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发展,为更多有志于基层工作的青年提供鲜活参考及经验指引。(“西圃为家 学子耘基”基层调研团)

作者:“西圃为家 学子耘基”基层调研团    来源:“西圃为家 学子耘基”基层调研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报告推荐
  •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实践队走访新四军、八路军旧址
  • 共沐正义之光 传承红色基因——北京化工大学实践团赴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开展爱国主
  • 红色旧址行:从武汉军史遗迹看革命精神的传承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深入新东方国际货运码头探访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钢铁为钥,探 “一带一路”:南财学子调研仁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