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组织下,“豫见红途·青春向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于7月中旬在河南多处红色基地开展了实地参观、红色宣讲等实践项目,将青春向党的理念落入实处。
本实践团队共走访郑州、洛阳两市,3处红色纪念馆,包括:郑州二七纪念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其具体实践记录如下:
二七纪念堂里,青春之声讲诉红色记忆
历史是无声的向导,也是永恒的路标。二七纪念馆是以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承载着过往光阴历史。
7月15日,实践团队在纪念馆内进行了参观宣讲。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展示着二七革命斗争的历程。随着聆听完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切身体会到当年“二七”惨案的壮烈,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的伟大无畏。
在革命精神的感悟下,宣讲队员接续了讲解员的工作,以生动的语言为后续游客解剖当年二七工人大罢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赓续英烈壮志,传承红色精神。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感慨万千:此次实际活动坚定了他们作为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北林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宣讲张雯曦摄
红色宣讲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呼唤。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就是新时代如何奋进新征程的最佳回答。以史为鉴,方明今未。
洛城办事处中,两代足迹应召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践队员的足迹走过“抗战前哨、红色枢纽”主题展,走过社会捐赠文物展厅……如同当年先辈深深浅浅的足迹。两代人的足迹沉淀着初心与信仰的重量,镌刻了奋斗与守望的印记,让青年学生明白要珍视过往如长江流水,在奔腾中亦保持本质,在对过去的回望中校准将来前行的方向。

图为实践队参观主题展张雯曦摄
让八代作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是当代人不容推脱的责任,也是照亮前行道路的不灭火种!
洛阳组诞生地,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豫见红途·青春向党”活动的最后一站到达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在此追溯红色根脉,汲取奋进力量。
纪念馆内,泛黄的《洛阳工人》油印报刊,锈迹斑斑的铁路轨道,无声地诉说着中共洛阳组成立的峥嵘岁月。“这里是河南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游天洋、张昆弟等革命先辈在此点燃了豫西地区的革命火种……”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过往的历史画卷缓缓展露在实践队员脑海中。而在最后一个展厅,实践队员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共洛阳组的复兴:党员人数大大增加,党史教育不断深化……中共洛阳组诞生播下的那颗种子,在新时代茁壮成长。

图为实践队聆听讲解 张雯曦摄
历史是最高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忘记来路如无源之流、无根之木。“青春向党”的实践活动正是联通古今未来的链条,指引着北林大学子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以青年之力,燃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