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下,乡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亟需多方力量注入活力。7月6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牧野青锋”乡村振兴实践团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乡村实际需求,深入柱山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影像记录、环保行动、技术帮扶等多样化实践,为乡村居民带来切实帮助,传递温暖与关怀,助力乡村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上协同发展,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强音。
一、快门定格岁月影像留存温情 根据前期调研,实践团得知当地“空巢老人”较多,许多老人从未拍摄过个人照片和全家福。为了填补这份遗憾,实践团踏上“乡忆家影,暖心快门进乡间”之旅。
早上7:20,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实践团走进乡间集市,架起摄影设备、备好相纸与打印工具,为村民开展免费拍摄活动。村民起初对免费拍照满是质疑,但经队员们耐心的解释,便也陆陆续续地排队登记拍照。随着一声声“1,2,3,咔嚓~”相片中定格下了他们幸福的时刻。在赠予装裱好的相框时,爷爷奶奶嘴上虽念叨“怕拍得不好看”,却难掩期待,接过相框的瞬间,幸福笑意绽满脸庞。我们希望,这些照片不仅是影像,更是温暖的传递,是乡村岁月里最美的见证,能让温情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静静流淌。
二、“宣理念清垃圾美乡村”助力环保行动 实践团早早来到集市,兵分两路,一部分在集市上分发宣传单,内容涵盖:慢性病预防、垃圾分类、“七步洗手法”等。在演示“七步洗手法”时,队员们一边念着“内、外、夹、弓、大、立、腕”的口诀,一边给村民演示洗手步骤,耐心解答村民关于健康卫生的疑问,手把手纠正村民的错误动作,现场气氛热烈,不少村民主动参与到演练中来。
另一部分队员则拿起扫帚、夹子等清洁工具,沿着集市街道、沟渠展开垃圾清理工作。大家不怕脏、不怕累,仔细捡拾隐藏在角落的塑料袋、纸屑、烟头等垃圾,对集市上的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同时,向过往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乡村的整洁与美丽。在实践团的带动下,部分村民也自发加入到清扫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为美化家园贡献力量。此次环保行动,不仅向村民传递了健康环保理念,也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添砖加瓦。
三、党建引领聚合力,养殖技术助振兴 下午2点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兽医先锋”党支部支部书记母治平及支部党员同志一行5人奔赴柱山乡,助力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抵达后,党员同志们顾不上休息,立马同实践团一起投身于养殖讲座的准备工作中。先后开展了《常见鸡病判断及诊治》、《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培训》两场养殖讲座,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培训结束后,实践团携手“兽医先锋”党支部深入养殖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针对养殖户提出的实际问题,现场“把脉问诊”,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次活动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希望这样的技术帮扶活动能够常态化开展。
四、同心聚力,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晨光初露到落日余晖,今天的行程在充实与温暖中落下帷幕。在这场充满爱与希望的“三下乡”之旅中,实践团用镜头定格岁月温情,让老人们拥有了人生第一张珍贵照片;用行动传递健康环保理念,让乡村环境焕发出崭新光彩;用专业技术助力养殖发展,为养殖户点亮致富明灯。这些点滴行动,不仅温暖了每一位村民的心,更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新时代青年对乡村的深情告白,是青春与乡土的最美碰撞。实践团将持续以专业与热忱深耕乡土、以实干之举汇聚力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