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正定奏响“三下乡”协奏曲: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绘就燕赵大地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黄土地上话振兴,田间地头谋新篇。”2025年6月21日至24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火热开展,“乡约正定・绿色振兴”实践团成员怀揣满腔热血深入乡村一线,以实地考察、科技赋农、科技护航、文化传承为抓手,将知识与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乡约正定・绿色振兴”实践团出发合照)
  活动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从2025年6月21日15:30开始至6月24日10:30结束,共历时67个小时。实践活动紧贴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的三下乡主旨展开。具体活动有:走访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走进田地与村民共同修复滴灌管网、参观并学习塔元庄成为先进模范村的经验、体验并宣传当地采摘园、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入敬老院关怀老人、进入幼儿园为孩子们讲授红色精神与科技文化。
  一、走访调查,了解民“声”
  2025年6月21日15:30本团队到达雕桥村,团队成员便马不停歇的展开了对周围村民的走访调查。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的一寸寸土地,同时也随着走访调查的深入逐渐梳理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与文化需求,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确立了十分明确的方向。
  (团队成员与村民大爷交流照片)
  二、科技赋农,生态提质
  2025年6月21日17;30,实践团队身着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队服踩着暮色踏入田间。当黄昏的金辉漫过田垄时,他们正俯身排查滴灌管网,机电知识在指尖化作探测器,循着水流声精准定位到多处渗漏点。双手修复滴灌管的声音混着晚风,破损的管道在暮色里完成更换,修复后的管网铺展如银色脉络伏在黄土地上。
  (滴灌管修复前后对比图)
  修复工作收尾时,黄昏已给秧苗镀上金边。拧开阀门的刹那,清水如碎银般漫过垄沟,在暮光中织就细密的水网,干涸的土壤贪婪吮吸着,秧苗垂落的露珠在叶尖折射出虹彩。测流仪显示节水率达50%,而更动人的是老农蹲在田埂上的笑纹——当科技让灌溉不再需要肩挑背扛,当清水在黄昏里自动漫过每寸土地,才懂得科技赋农的真谛:既是禾苗拔节时的增产密码,更是让农耕岁月在暮色里卸下重担的温柔答案。
  (完成田间实践活动后的合照)
  三、访贤村智,启思振兴
  2025年6月22日上午,本团队走进先进模范村“塔元庄村”。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了塔元庄以“1、组织建设为保障2、生态循环为基础3、合作联盟为支撑4、乡村文旅为纽带5、田园康养为抓手6、同福产业为核心”六位一体的核心发展理念。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委会中学习干部们坚韧不拔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参观同福产业园生产基地体会到科技为乡村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
  (到达塔元庄村委会合影与参观智慧农场照片)
  四、田园采摘,棚鲜共享
  6月22日下午,本团队步入塔元庄采摘园并通过抖音直播向网友展现夏日农耕魅力。镜头下,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满藤蔓,顶花带刺的黄瓜垂坠枝头,粉白的蟠桃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尚未成熟的茴香散发着清新香气,勾勒出田园丰收的生动图景。此次直播以“云采摘”形式带观众沉浸式感受蔬果生长状态,既宣传了园区当季新鲜果蔬,也让网友直观体验乡村振兴中的农业活力。
  (团队成员采摘园中参观并采摘)
  (实践团在采摘园内合照)
  五、践悟传统,薪火相传
  6月23日上午,三下乡团队走进捷昵非遗体验馆,以沉浸式体验开启中华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在脸谱绘制区,团队成员手执画笔勾勒色彩斑斓的脸谱纹样,感受戏曲文化的视觉张力;掐丝珐琅工作台上,细铜丝在指尖弯折成各式图案,与釉料色彩交织出传统工艺的精巧;皮影制作环节,刻刀在皮革上穿梭,光影艺术的千年韵味跃然眼前。最具新意的是剪纸体验,成员们以红纸为媒,剪出“大好河山”的壮阔轮廓、火箭腾飞的科技图景,让传统剪纸技艺与时代主题碰撞出别样火花。此次体验通过动手实践与文化解读结合,让团队成员在非遗技艺中触摸历史脉络,以青年视角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传播活力。
  (掐丝珐琅制作效果图)
  (皮影制作)
  (剪纸效果展示)
  (团队成员展示脸谱)
  六、情暖桑榆,颐养相伴
  6月23日下午,三下乡团队走进敬老院,以丰富活动为老人们送上夏日温情。活动现场,成员们耐心指导老人练习手指操,灵活的动作带动着欢声笑语;趣味游戏环节中,老人们与队员组队比拼,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医疗服务组则细致为老人测量血压,同步科普健康知识;全体队员献上《母亲》、《我的母亲》、《好日子》等经典歌曲,悠扬歌声让老人们随节奏轻和。从健康关怀到文娱陪伴,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为敬老院增添了浓浓的暖意与活力。
  (团队成员为老人量血压)
  (团队成员与老人共同进行游戏)
  (实践团在敬老院内合照)
  七、童心筑梦,红科共育
  6月23日上午,三下乡团队走进幼儿园,为30余名中班小朋友带来别开生面的红色精神与科技启蒙课。课堂上,队员以《那年那兔那些事》中原子弹研发故事为切入点,用生动动画和趣味讲解,让孩子们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科技环节通过航天知识PPT、大学风光图片展示,带小朋友“云游”宇宙奥秘与校园魅力,更有小机器人“安瞳”现场演示动作,萌趣互动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此次活动将红色基因与科技知识融入幼儿启蒙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与探索的种子。
  (红色精神文化宣讲)
  (科技作品展示)
  (实践团在幼儿园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让青年力量扎根乡土,以知识赋能乡村振兴。从田间地头的产业调研到文化课堂的薪火相传,从民生服务的暖心实践到科技助农的创新探索,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正如村民手中新培育的秧苗,乡村振兴的种子已在政企学研的协同浇灌下破土萌芽,而青年们带着调研成果与乡土情谊返程,亦将成为连接城乡、传递希望的星火,让更多人看见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田园诗章。
作者:“乡约正定・绿色振兴”实践团    来源: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正定奏响“三下乡”协奏曲: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绘就燕赵大地新图景
  • 探托研所农机进化史--“匠‘芯’智行・擎动河洛”实践团解码智能制造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