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携手遂溪县博物馆,于博物馆内开启“暑光宝盒,科学盲盒”暑期科普系列活动第四期——迷你热气球。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普及热气球由来、升空原理及作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探索欲。
科普讲座
突击队队员梁思婷从历史渊源讲起,提到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便是热气球的原型,当时被称作天灯;而在欧洲,法国造纸商孟格菲兄弟受碎纸屑在火炉中燃烧后不断升起的现象启发,用纸袋聚集热气做实验,让纸袋能随气流上升,由此重新发明了热气球。

她接着解析了热气球升空的原理,这其实源于气体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当热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加热后,会变得比周围的冷空气更轻,正是这种轻重差异让热空气自然向上攀升,带着整个热气球一同升空。
她还提到了热气球的多种作用:作为特色旅游项目,人们可乘坐它缓缓升空,从高空俯瞰山川城市的独特景致;在科研领域,它能搭载专业仪器,参与大气监测、气象数据收集等工作,为气候研究提供支持;球身庞大的表面积适合印制企业标识与广告标语,飞行时能有效吸引公众目光,成为品牌宣传的亮眼载体;同时,它也是航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参与训练和比赛,助力这项运动不断发展。
科普实验
今天,我们要围绕热气球升空的科学原理,来一场有趣的实践活动。活动里,每个小朋友都会领到一个颜色不一样的热气球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起用打气筒来加气,观察气球如何受热空气与冷空气缓缓上升,通过调整角度,让这个小模型平稳地"飞"起来,感受热气球的升空奥秘。

当亲手制作的热气球缓缓充气、慢慢腾空时,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场充满乐趣的实践,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热空气升空的科学奥秘,更在心中播下了乐于探索、主动探讨科学的种子。

助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小科学家科普突击队”积极行动!未来,我们将持续携手遂溪县博物馆,开展更多助力青少年成长学习的科普活动,为强化科普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注入青春动能,贡献青年力量。
文字:肖沼怡 何钰婷 黄显淇
摄影: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