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六月,万物竞茂。2025年7月,长江师范学院长江科创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科技兴农的热忱,奔赴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义和村田园农场,以“智研优种赋能瓜果飘香路,科创助农绘就田园新图景”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入田间地头的现代农业探索之旅。在这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作触手可及的蓬勃生机。高效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团队成员上了生动一课。
(志愿者和专家交流)
茄子、丝瓜、黄瓜、玉米等常见作物并非随意散种,而是严格遵循科学的株行距标准。每一株作物都拥有恰到好处的生长空间,既保证了充足的光照通风,又给后续工人田间打理预留了通道。这种精细的规划,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
温室大棚内的“速度与品质”革命
如果说露天种植区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与高效,那么农场核心区域的温室大棚则彻底刷新了团队成员对农业生产极限的认知,这里进行着一场关于番茄生长的“速度与品质”革命。
(智能温室内部图)
步入智能温室,首先感受到的是恒温恒湿的舒适环境,与当时室外下雨时的温度形成鲜明对比。大棚配备的温度调控系统,根据光照强度、温湿度传感器实时数据,联动调节棚内小气候。而最核心的技术在于其采用的滴灌全营养液技术。番茄植株并非扎根于土壤,而是生长在椰糠等惰性基质中,其生命所需的所有养分,完全来源于通过滴箭系统精准、持续输送到根部的营养液。并且营养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技术人员根据番茄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及多种中微量元素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配制和动态调整。
正是在这套高度可控、资源供给最优化的系统加持下,农场实现了令人惊叹的突破:番茄从健壮幼苗定植到第一穗果实成熟、达到采收标准,整个生长周期被稳定地缩短至约60天!土地周转率、年产出批次得到革命性提升。更令人赞叹的是其果实品质。团队成员有幸
品尝了刚采摘的番茄。果实大小均匀、果形圆正饱满;色泽鲜艳亮丽,呈诱人的深粉红色;果肉紧实多汁,沙瓤细腻;风味浓郁纯正,酸甜比例恰到好处,糖度显著高于普通市售番茄。农场负责人自豪地表示,这些高品质番茄主要供应高端商超和生鲜电商,价格和效益远超普通产品,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
(志愿者参观种植情况)
带队指导老师在田间现场讲解时强调:“龙潭镇义和村田园农场的实践,是科技赋能农业最生动的样板。它完美诠释了如何通过优良品种选育、环境智能控制、水肥精准供给、生产标准化管理等核心科技手段,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与空间限制,实现农产品在产量、品质、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上的全面飞跃。这为我们学院的科技赋能农业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现实课题和应用场景。”此次涪陵龙潭镇之行,对长江科创学院实践团队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大地紧密结合的宝贵实践。
(志愿者拍集体照)
触摸现代农业强劲跳动的科技脉搏,聆听土地对创新最深沉的呼唤。这次深入龙潭镇的实践,在同学们心中深深埋下了科创报国、服务“三农”的种子。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聚焦农业科技前沿,将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学识融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青春的智慧与汗水,持续为“瓜果飘香路”注入澎湃的科创动力,在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田园新图景中,贡献属于长江科创人的坚实力量。科技赋能,未来已来;青春助农,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