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铁轨上的精神接力:铁道兵父子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7月7日星期一,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的4名队员有幸对铁二代何家坤老师及其父亲何正福进行采访交流。从“逢山开路”的建设年代到如今“高铁飞驰”的发展年代,父子俩的故事串联起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铁路情缘,也让铁道兵精神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践团队员从何家坤老师的话语中得知了那个时期所具有的艰苦卓绝。“平均两公里就得牺牲三个人。在那种危险陡峭的地方,机械设备上不去,只能依靠人工,那么人工上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何老师如实说道,并向着队员们抬手比划。

(图为何家坤老师和其父亲何正福,来源:宣发部)
         随后在父子两的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何正福老先生在当年是瞒着反对的家人,偷偷报名了加入铁道兵的招募。彼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这个还差半年初中毕业的青年,既想为贫穷的家里减轻负担,更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于1960年入伍,一年后入党,在1964年正式提干。
         在铁一师直属机械连,他会快练就了一身本领,从驾驶推土机到操作挖土机,成为营里的技术能手。在此期间,还差半年初中毕业的他担任了文化教员的职务,为营里的战士开展扫盲班,教他们认字写字。之后又成为了文书,负责给连长起草文件报告等。
         因家乡云南宣威盛产宣威火腿的渊源,何正福老先生被任命为司务长,分管后勤,当提到部队为什么任命其当司务长而不是排长的原因是希望他能给大伙搞些宣威火腿尝尝时,父子两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后来机械连扩编为机械营后,何正福老先生被调往营部做财务工作,从财务主管到财务主任,把每一笔账目都算得清清楚楚。四十年间,何正福随着部队先后参加了贵昆线、成昆线、襄渝线、兖石线、大秦线、宝中线、南昆线、内昆线以及京九线等国家干线铁路建设,直到2000年退休,40年的光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事业。

(图为动态教育培训班和实践团成员的合照,来源:宣发部)
          受到其父亲的影响,何家坤老师的人生轨迹看似不同却一脉相承。除本身就是医学硕士外,在业余时间他还酷爱写诗词以及散文,担任湖北省诗词学会残工委副主任,同时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其笔下二十多首有关铁道兵的诗词,成为了独特的精神载体。他作为铁二代更是主动担起传播铁道兵精神的责任,主动牵线邀请老兵举办讲座,还在社交平台开设专栏,用图文和视频讲述父辈故事。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家中成立动态培训机构,为新一代的孩子们讲述铁道兵故事,传播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何家坤父子的合照,来源:宣发部)
         从钢钎到钢笔,从算盘到听诊器,变的是时代工具,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铁道兵父子的故事,是千万铁路建设者的缩影。这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早已跨越山海、薪火相传。

        如今,高铁呼啸而过的每一寸铁轨,都镌刻着两代人的坚守与奉献。而这份流淌在血脉中的家国情怀,终将继续激励着更多人,在时代的轨道上续写新的荣光。


 
作者:周文淼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湖南工程学院学子化身“乡村绘画师” 为会同县渡头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走近襄渝铁路交汇点:从烽火岁月到高铁时代的脊梁传承
  • 铁脉薪传实践团再访老营烈士陵园:追溯铁道精神,传承红色薪火
  • 铁轨上的精神接力:铁道兵父子的家国情怀
  • 本草青春赋能乡村 红色薪火照亮征程 ——药学系“明月本草行”实践队赴明月村开展“三下乡”
  • 解码茶乡振兴的生态密码与红色动能
  • 解码茶乡振兴的生态密码与红色动能
  • 为深入探究“森林四库”理念在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7月3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践队在刘宝、陈海航两位老师
  • 三下乡 2025-07-12
  • 南昌大学学子赴佛坪开展“健康科普+非遗传承”实践课
  • 青春三下乡|铁心桥畔证水工智慧,国家水网砺青春担当 ——河海学子赴铁心桥试验基地开展社
  • “材启新智”点燃少年梦
  • “材启新智”点燃少年梦
  • 为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厚植材料强国信念,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启新智·筑梦强国”博士团走进西乡县骆家坝中学,以“相信材
  • 三下乡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