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小岗村的历史长河中,红手印曾两次写下震撼人心的篇章:上世纪70年代末,18枚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而在新世纪初,小岗村民又以三次红手印,铭刻下基层干部沈浩的不朽丰碑。
2004年,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来到小岗村,担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初到小岗,他便以脚步丈量土地,推动公路修建、资源引进和土地集中流转,用实干改变村庄面貌。三年任期将满时,村民们被他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2006年底,98颗鲜红的手印出现在挽留信上——这是小岗村首次以红手印请求留下一位干部。这份质朴而滚烫的民意,不仅感动了组织,更让沈浩选择继续扎根,再续三年乡村振兴之约。
第二个任期内,沈浩带领村民引进项目、发展产业,112户村民搬进新居,人均收入节节攀升。当第二个任期结束,村民们再次以112枚红手印,向这位“自家人”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与不舍,恳请他继续带领大家前行。
然而,2009年11月,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为让这位“小岗之子”永远守护这片土地,村民们第三次按下红手印,恳请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三封按满红手印的书信,跨越不同年代,前者承载着农民对改革的迫切期盼,后者凝聚着群众对优秀干部的深厚信任。红手印见证的,不仅是小岗村的发展变迁,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把人民放在心上”的赤子情怀,以及基层干部扎根乡土、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