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25年7月14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平利茶缘·研行乡间”——平利县茶业赋能乡村振兴调研团队深入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围绕茶产业振兴展开专题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茶园考察等形式,挖掘蒋家坪村从荒芜茶园到"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蜕变历程,聚焦
政策扶持、生态保护与茶旅融合三大核心议题,为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样本。
一、政策引领下的茶业复兴:从荒山到"金叶子"的二十年跨越 在前期准备和蒋家坪村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深刻感受到政策导向对产业振兴的关键作用。通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的讲述和历史资料对比,团队了解到该村茶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2004年,蒋家坪村还是一个产业空心化的贫困村,1200亩老茶园因管理粗放濒临荒废。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村党支部引进龙头企业,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加工厂,创新
"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106户贫困户脱贫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茶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茶园面积扩展至2700亩。更令人振奋的是,在
"三茶统筹"政策指引下,蒋家坪村将茶产业与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成功创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向"茶业+旅游+文化"复合业态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历程充分印证了
"政策领航、科技赋能、市场驱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有效性。

二、生态与产业共生:总书记嘱托下的绿色发展实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蒋家坪村时的嘱托,已成为当地发展的根本遵循。团队来到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进行调研、观光,沿着茶园内的观光步道前行,欣赏成片的茶树在山坡上随风摇曳的美景,感受茶园的生态魅力。
通过调研发现,该村在生态保护方面已形成系统化实践。蒋家坪村通过坡地水土保持工程,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并配套智能化灌溉系统。县政府派驻技术团队指导有机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40%,还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凤凰茶"品牌溢价提升30%。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创新性地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优势——茶园步道沿线增设观景平台,开发
"云上采茶"体验项目;茶叶加工厂采用光伏发电,实现部分能源自给;农家乐推出"茶叶宴"特色餐饮,形成
"茶园观光+生态餐饮"产业链。村支书表示,下一步将建设茶园碳汇监测系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茶旅融合新路径:从单一生产到全域旅游的转型探索 在已建成的茶旅融合示范点,团队观察到茶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已产生显著效益。游客可参与采摘、炒制等全流程体验,农家乐推出"茶叶宴"特色餐饮;茶文化展厅通过老照片、制茶工具展示传承故事;民宿配备茶艺体验区,形成
"住茶宿、品茶宴、购茶礼"消费闭环。数据显示,2024年蒋家坪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0万元。但调研也发现新挑战:
旺季客流集中导致体验质量下降,淡季客源不足。对此,村支书提出
"三个延伸"方向,即时间上向研学、康养业态延伸,空间上联动县域茶园资源分流游客,技术上引入数字化预约系统实现客流调控。


结语:一片叶子的振兴启示
蒋家坪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紧扣
"特色+融合"双轮驱动。政策应从生产补贴转向消费端支持,如设立茶旅消费券;生态价值需转化为品牌溢价体系;科技与文旅融合可开发线上认养茶树等新场景。团队将持续跟踪研究,助力平利绞股蓝与凤凰茶"双叶齐飞",
让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