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园风过处 追思忆“良”魂
7月18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弘文·青廉”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走进乡间地头,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土地,在实践中感悟民情。
上午8时,实践团成员来到永城镇药柑果园,访谈了青年创业者、果园负责人喻强。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他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扎根果园,其培育的药柑为老人和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成员们也了解到,喻强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图虚利。这种立足乡土、勤劳致富的踏实作风,既是守正务实的生动体现,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午11时,实践团成员走进永城吹打传承人刘道荣的家中,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其守护者的匠心风骨。在聆听刘道荣老师介绍永城吹打500年厚重历史时,成员们感受到他言语间流淌的,是对这门古老艺术最纯粹的热爱与敬畏。当老师谈及非遗传承的艰辛与挑战时,成员们见证到的,是一位文化守护者甘于寂寞、不计得失的执着坚守。这份将毕生心血倾注文化传承的精神,正是“专注纯粹、清正自守”的生动诠释。
下午3时,实践团成员来到王良故居及王良同志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王良同志的英勇事迹。从他舍弃安逸、投身革命的坚定决心与无私选择,到战场上英勇无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再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直至生命的至高精神,每一个故事都闪耀着忠诚与干净的耀眼光芒。实践团成员深切感悟到王良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正是共产党人清廉本色与奉献情怀的集中写照,激励着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奉献,永葆清廉自守的初心。
一果一叶见初心,一音一事蕴清风。从喻强经营药柑果园的守诚持廉,到刘道荣坚守非遗传承的持廉守正,再到王良投身革命事业的廉洁奉公,实践团成员们在田间地头、非遗传承与先烈足迹的探寻中,深切感悟到清廉文化如何深深植根于乡土、融汇于艺术、铸就于信仰。接下来,成员们将结合专业所学,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播清廉种子,让清风正气浸润人心,滋养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