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8月3日至5日,南京工程学院“青禾筑梦”实践队奔赴南京市高淳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产业调研与文化挖掘,队员们深度解码了高淳区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的成功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千亩花海”激活生态经济新动能实践队首站探访了高淳水漫城。这座镶嵌在湖光山色中的明珠,是高淳农业向旅游业转型的生动样板。队员们漫步环湖绿道,亲身感受百合园绚烂花海、金沙滩亲水空间、湿地动物园野趣体验等项目。这些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水慢城图景 曹禹 供图

水慢城花海 曹禹 供图
古街新生:文化传承赋能治理与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进入高淳老街景象 曹禹 供图
走进高淳老街,如同翻开一部活态的历史书卷。青石板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无不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实践队员们在古巷穿行,触摸斑驳石墙,感受岁月沉淀。他们观察到,老街在精心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烟火气依旧浓厚,家常饭菜的暖香与精美的木格窗棂相映成趣,展现出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的和谐共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深厚底蕴和鲜活气息。
高淳老街内景 曹禹 供图

图为当地特色农产 曹禹 供图
红色基因铸就精神高地在老街深处,庄严肃穆的新四军旧址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厚重的青砖墙体、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发黄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壮烈。旧址作为高淳老街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见证,更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地标,提醒着人们铭记脚下土地的荣光与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在新四军司令部旧址留影 曹禹 供图
“一只螃蟹”撬动富民特色产业实践调研的重点聚焦于高淳区引以为傲的“金色名片”——固城湖螃蟹。在固城湖畔,队员们目睹了蟹农辛勤劳作的场景。2024年,全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2.49万亩,产量超2万吨。螃蟹产业已发展成为高淳区最重要的富民支柱产业和最具辨识度的地标产业,充分展现了“小螃蟹”带动“大产业”的富民效应。实践队特别关注了“蟹旅融合”的创新模式,认为这是推动文旅协同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方向。

图为固城湖蟹田养殖景象 曹禹 供图
图为当地蟹农辛勤劳作场景 曹禹 供图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南京工程学院“青禾筑梦”实践队深入了解了高淳区在农旅融合、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队员们表示,高淳的经验为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化路径提供了宝贵借鉴。实践成果将为后续研究总结和建言献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