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河海大学满天星支教团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开展"溯源中原文明·赓续历史文脉"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调研+文化体验"为核心,系统考察商丘古城、张巡祠、应天书院等文化地标,深入探究中原文明传承脉络。
探访千年古城 感悟工匠智慧
实践团首站踏访商丘古城,触摸城防工程的岁月痕迹。据导游解读,"外圆内方"格局暗合古代宇宙观。城墙上,河海大学实践团成员被一个青石雕刻的巨型石锁吸引。它静静陈列在城墙垛口处,表面布满岁月打磨的光泽。几位团队成员尝试托举石锁,脸颊瞬间涨红:"比健身房的哑铃沉得多,石质重心更难掌握!”
团队成员尝试搬起石锁
缅怀忠烈精神 感悟家国情怀
在唐代名将张巡祠,团队通过碑刻文献研读与导览解说,还原"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历史场景。成员结合《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分析军事防御策略与忠义文化内涵,了解到张巡祠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主殿檐角铁马叮当,仿佛在诉说那段'守一城而捍天下'的壮烈历史。”
张巡祠合照
应天书院寻道 领悟教育传承
作为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遗址的残垣断壁间沉淀着厚重的文教记忆。实践团成员踏着布满苔痕的石板路,在导游的指引下寻找"先贤讲学"的印记。成员们轻抚残存的石础,想象当年"万卷藏书映烛光"的场景。实践日志记载:"当风吹动竹林发出沙沙声,仿佛听见学子们诵读《大学》的余音。"
火神台探源 解码商道文化
在阏伯台,团队通过导游讲解与实物考证,系统梳理商族"火文化"起源。阏伯台斑驳的石阶上,实践团成员的脚步声与千年前的商族先民悄然重叠。这座被当地人称为"火神台"的古老观星台,在夏日阳光下静静诉说着"火正阏伯定农时"的传说。
阏伯台内,团队体验了寓意“长长久久”的99级台阶。向上时需专注计数,每级台阶的青石纹路仿佛在提醒"步步高升需脚踏实地";向下时则观察台阶宽度渐增,从0.8米扩展至1.5米,直观感受"海纳百川方能路通八方"的哲理。
团队成员体验阙伯鼓
博物馆溯源 构建文化坐标
博物馆内,团队依次探访"商文化展厅"等六大主题展区,深度感知中原文明的厚重底蕴。最令人动容的是"汉代画像石展厅"。队员们细细观察石刻上的场景,当看到这些石刻是古人'视死如生'的陪葬品时,几名队员默默向石刻行注目礼。
向石刻行注目礼
此次实践,河海大学满天星支教团与各大高校支教团共赴绥阳之约,以专业解码商丘文脉,从古城墙到阏伯台,碰撞历史智慧,在火神台台阶与博物馆石刻间感悟文明传承。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既绘就中原文脉图谱,更彰显青年守护文化根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