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福建寿宁“新农人”返乡记:青春力量激活山乡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黄品璋 陈轲
在福建东北部的群山之间,革命老区寿宁县正悄然上演一场“归雁兴乡”的生动实践。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制约和人才外流的长期困境,寿宁县创新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通过政策激励、资源整合和精准服务,吸引一批批青年才俊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从都市白领到山乡“领头雁”
李伟的故事是寿宁新农人转型的缩影。这位曾在外企担任技术主管的青年,凭借在创业大赛中的优异表现获得政府8万元启动资金和“天湖人才”称号。他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寿宁,一头扎进中药材产业。通过引入农林大学的科技支持,他首创“林下立体种植模式”,在茂密山林间科学布局灵芝、红花等高价值作物,并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更创新推出“村委会土地入股+农户种植+企业赋能”的联赢模式,带动柴坑村三个行政村的农户规模化种植。如今,他的韶滋味食品公司不仅延伸产业链开发灵芝红茶等高附加值产品,更打造中药研学基地,将畲族文化融入文创,实现“农文旅”深度共振。
多元业态点亮乡村经济
在寿宁,新农人的创业图谱丰富多彩:卢秋团队从主题公园营销岗位返乡,在韶托村开启“整村运营”探索。利用政府低息贷款和基建支持,他们打造特色咖啡屋、露营地,并创新“晒秋”打卡点,通过自媒体引流,让寂静山村变身网红旅游地。“葡萄大王”缪文钦深耕凤阳镇十余年,将零星种植发展为万亩产业。他推动合作社申报“寿宁高山葡萄”地理标志,建立分级销售体系,线上线下并举拓宽销路,带动36户贫困户脱贫,年产值突破亿元。画家吴祥芳被下党乡的生态与红色底蕴吸引,携团队返乡创立“画苑民宿”。她巧妙融合油画艺术、古宅风韵与绿水青山,将废弃古宅打造成艺术打卡地和文化体验空间,成功将“生态美”转化为“文旅热”。
从“弱鸟先飞”到“群雁齐鸣”
寿宁的实践印证了“人才兴则乡村兴”。曾经面临土地碎片化、物流成本高、人才断层等挑战的老区县,正因新农人的回归而焕发新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新理念、新业态和连接广阔市场的能力。在党建引领和政策护航下,寿宁新农人将“自我实现”融入“乡土情怀”,用青春智慧破解山乡发展难题,书写着闽东特色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这片承载着“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的红色土地,正因新农人的奋斗而充满无限可能。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