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江西再生稻推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鄱阳湖畔,稻谷甸甸——江西再生稻推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盛夏时节,鄱阳湖万顷碧波与金黄稻浪交相辉映。8月10日至19日,浙江农林大学“鄱阳湖畔·稻谷甸甸”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鄱阳湖畔的科技小院,围绕“再生稻技术在江西的推广与应用”主题,通过田间研学、科普推广与精准改良三大板块,为江西再生稻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一、走进科技小院:从“田管制”到对比实验,把课堂搬到水田间
“原来再生稻不是割一次就结束,而是像韭菜一样能再长一茬!”在鄱阳湖科技小院,队员们第一次见到再生稻的“二次生命”。实践团跟随鄱谷农夫总刘经理,系统学习了鄱阳湖区独有的“田管制”模式——通过精确调控前期深水护苗、中期干湿交替、后期干湿间歇,实现“一种两收、节水减肥”。
纸上得来终觉浅。队员们一起在200亩试验田里亲手完成育苗、移栽、分蘖期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并设置“品种×管理”双因子对比试验。
“我们每天都在测量水稻数据,像结实率,千粒重,有效分蘖数等。”队长陈新指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Excel表说,“等10月二季稻成熟,就能用数据给农户算出一本明白账。”
二、科普进农户:线下田埂课堂+线上云直播,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头季稻收割留桩40厘米,倒二节腋芽最壮,二三季肥水跟上,亩产还能再增300斤!”8月18日,在鄱谷农服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再生稻课堂”开讲。实践团邀请先正达高级农艺师王老师、种粮大户与20余位农户围坐长凳,从品种选择讲到机收留桩,从病虫害绿色防控讲到水稻施肥模式。
“以前怕割早了减产,现在懂了留桩高度决定再生芽质量!”种粮20年的老叶听得连连点头。为了让更多农户“看得见、学得会”,实践团同步在线上开启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再生稻的种植方式。
三、改良施肥方式:一张“施肥对比图”让减肥增效落到实处
“这块田速效钾只有78毫克/千克,按老办法一亩地撒50斤复合肥,浪费还伤苗。”在科技小院土肥实验室,队员对照前期采集的20余份水稻数据,为当地合作社开出“减肥处方”:通过施用生物钾的试验田对比,团队为公司开出了穗肥追20斤尿素与10斤生物钾肥的追肥改良方案。
稻花香里说丰年,青春答卷写在大地上
一周的实践,队员们累计完成田间调查数据200余份,从实验室到鄱阳湖,从课堂到田埂,“鄱阳湖畔·稻谷甸甸”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托举“赣鄱粮仓”。再生稻的故事,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江西再生稻推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 浙江农林大学“鄱阳湖畔·稻谷甸甸”实践团8月10—19日走进鄱阳湖科技小院,在200亩田里测数据、做对比,线下田埂课堂+线上直播推广再
  • 三下乡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