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筑通途,韧山河,交通学子用专业实力演绎“强国有我!”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6月29日至7月20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筑通途,韧山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通过红色教育、产业调研、基层服务三大板块,开展思政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暑期社会实践。

红色铸魂:在历史坐标中锚定青春信仰
在江苏南京国防园军史馆内,丰富的史料和实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队员们化身讲解员,通过互动问答重温重大战役。团队成员交通2303班杜欣悦感慨:“先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要用科技筑牢国防交通线!”


交通2303班吴美晨探访湖北红安黄麻起义纪念馆,在斑驳的史料中读懂“信仰照亮征途”的真谛;铁道2302班吴鹏研学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从锈蚀枪械与木帆船中体悟“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在安徽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大通万人坑,防灾2301班周倩茹在实践笔记中写道:“科技报国是对过去最好的告慰”;防灾2301班杨秋燕与地质2402班刘雪妍在江苏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感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磅礴力量。



此外,团队赴河南省洛阳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展实践活动。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重大交通水利工程,不仅是治黄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工程智慧和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通过实地研学,大家在国之重器中触摸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

 
深耕基层:在民生服务中践行专业担当
团队推动专业知识下沉社区,构建“调研-科普-反馈”服务体系。为充分进行科普宣传,实践团在活动前期赴江苏南京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开展专题学习,大学生城市地质灾害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团队负责人、防灾2301班郑银凤为团队成员系统讲解了地震成因、预警机制,重点演示了“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震要领,成员们实地演练了灾后自救互救技能。
在安徽淮南田家庵区华声苑社区,学院团委与社区党委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团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开展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对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掌握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现状及存在的痛点。防灾2301班周倩茹、地下2402班杨宇皓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科普交通安全与防灾减灾等知识,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在江苏南京幕府山街道石城家园社区、江阴周庄镇长南村、淮安北京北路社区等地,实践团成员聚焦不同群体开展交通安全与防灾减灾宣讲,地质2401班夏澄彰通过问卷发现中老年人防灾减灾知识薄弱问题后,在老年活动中心开设专题课;地下2402班刘轩彤针对交通安全隐患,结合电动车事故案例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强调正确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地质2401班黄心悦面向社区小朋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如何使用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灭火器。



“这是一次专业教育与红色教育的双向奔赴!”袁志平老师总结道。交通学子用行动证明,“筑通途”是智慧赋能交通基建工程的雄心,“韧山河”是守护万家平安的初心。这份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答卷,正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作者: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筑通途,韧山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袁志平、郑银凤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