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皖江工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力皖南星火,挺膺绩溪新篇”社会实践团,奔赴绩溪,开启红色文化探寻之旅,在山水间解码革命基因,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
初遇祝山:触摸红色根脉 实践团首站抵达祝山红色文化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石墙映入眼帘,背后青山如黛,诉说着红色与发展的交融。在这里,队员们穿梭于古村巷道,墙绘“走近红色文化传承文化内涵”格外醒目,生动再现的红军抗日先遣队故事,让那段跨越山河的征程,在青年轻轻驻足间重新鲜活。
展板前,大家凝视着“石川战斗”“巧取登塔乡碉堡”等史实,1947年的烽火硝烟似在眼前弥漫。先辈们夜袭敌营的果敢、战斗失利仍坚守的韧性,让队员们深刻体悟:红色土地的安宁,从来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先烈以热血拓荒。
深访革命旧址:聆听历史回响 走进伏岭镇革命历史展馆,“祝三整编”旧址静静伫立。1949年皖浙支队在此淬火成钢的往事,随着讲解流淌开来。馆内陈列的旧物、斑驳的史料,将革命先辈风餐露宿、浴血奋战的场景,精准“投影”到队员们眼前。
展墙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历史的珍视话语,与展厅里的铜像、标语交相辉映。一位队员驻足良久,感慨道:“课本里的‘革命’二字,在这里具象成了先辈的温度、信仰的力量,原来‘传承’不是口号,是触摸历史时心底的震动。”
青春践行:让星火照亮当下 实践团不仅是红色历史的“倾听者”,更是文化传承的“行动派”。他们走村入户,与当地老人唠家常,记录口述历史;用镜头捕捉红色地标,制作宣传短视频,让更多人看见绩溪的红色底蕴。
在实践总结会上,团队成员分享感悟:“绩溪之行,让我们懂得红色传承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要把先辈的勇气与担当,转化为服务乡村、建设家乡的动力。”这群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让皖南星火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绩溪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红色实践,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青春与历史的深情对话。皖江工学院实践团以脚步为笔、以热忱为墨,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答卷。当青春邂逅红色,当热忱奔赴山河,绩溪的红色星火,正借由青年之力,照亮乡村振兴的漫漫长路,续写属于新时代的“红色新篇”。
作者:朱胜云 彭海霞 朱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