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黄金经济带与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举足轻重。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团队积极响应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号召,成立“法佑江河,‘绿’动经济”企业调研实践团,依托法学学科优势,聚焦企业绿色转型,深入司法机关、环保企业与基层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旨在为绿色转型困难企业提供可行方案,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团队成员实践合影
司法护航:公益诉讼筑牢生态法治防线 为了解检察院视角下生态环境保护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企业的建议,2025年8月11日下午,实践团赴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开展调研访谈。
本次访谈活动邀请了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徐燕群、石丽艳、张培华三位检察官以及检察官助理时晗作为访谈嘉宾。团队以南京市首例长江非法采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切入点,系统了解了刑事与民事证据衔接、调查取证细节、生态损害赔偿计算与执行机制等关键问题。石丽艳检察官和张培华专委解析了胜科水污染案的赔偿金执行细节及法检协作机制,彰显司法机关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此次交流不仅深化了成员对生态公益诉讼实践路径与司法智慧的立体认知,也为团队后续探索生态保护与企业发展平衡之道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团队成员对检察官进行访谈
企业革新:科技治污夯实生态根基 为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现状,探索绿色转型与政策法规的实践路径,2025年8月13日至14日,实践团先后对昆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吴江市嘉耀纺织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
在昆山市污水处理厂的考察中,实践团实地观摩“污水变清流”的全流程,涵盖进水、沉淀、生物化学处理、深度净化及终端水质检测等环节。工作人员系统阐释了企业日均处理规模、生物化学净化工艺及再生水利用方向,并重点展示了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成果。实践团成员对处理效能与出水品质表示高度赞叹,一致认可科学技术为环境保护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座谈会上,厂长谈到企业已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将水质数据定期传输至市环保局公开平台,接受公众监督。
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污水进厂机制
企业工作人员回答团队成员提问
盛虹集团旗下嘉兴市嘉盛印染有限公司,作为高耗水行业的典型代表,其清洁生产改造案例对研究企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样本价值。在实地参观与交流访谈中,污水处理主管介绍到,嘉盛印染中水回用节能减排项目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用的“印染废水膜处理及回用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实现印染废水中水回用率达50%以上,为传统印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企业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
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交流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法律落地见效的重要执行者。两家企业的调研丰富了实践团对水资源保护全链条的认知,让团队深刻认识了《长江保护法》背景下,污水处理企业和排污企业对绿色发展的践行路径,感受到了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责任与担当。
社区共治:童护长江厚植法治童心 2025年8月12日,实践团联合河海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走进南京市鼓楼区三汊河社区,成功举办了"长江小卫士,学法护家园"《长江保护法》主题社区普法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社区儿童普及长江生态保护知识,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和环保理念。
为增强宣传效果,实践团特别设计了主题宣传页并在宣讲前发放给社区儿童。宣讲过程中,主讲人练文静使用故事引入、互动问答的形式,阐释了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生态价值,解析了《长江保护法》禁渔区保护、非法捕捞禁令及污染排放限制等核心条款,并引导儿童从节水、垃圾分类等生活实践参与环保。此外,实践团还设计了“游戏棋”的互动环节,在棋盘上模拟长江保护的不同场景,小朋友们掷骰子闯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法律常识,在互动中深刻理解了保护长江的意义,树立法治意识和环保观念。
团队成员练文静进行社区普法宣讲
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法佑江河,‘绿’动经济”实践团紧扣“法治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核心命题,通过司法调研、企业探访与社区普法,构建起长江生态保护的全链条实践路径。既为绿色转型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助推企业绿色发展,又以法治理念滋养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更是串联起司法、企业与基层的协同逻辑,彰显了青年学子以法学专业所长服务长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文案|戈侯齐玥 肖弘 练文静
图片|肖弘 练文静 姜金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