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西安工程大学“赓续延安精神薪火,赋能志丹乡村振兴”实践队实地调研志丹,探寻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赓续延安精神薪火,赋能志丹乡村振兴”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团中央“走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的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8月12日至8月18日,西安工程大学“赓续延安精神薪火,赋能志丹乡村振兴”实践队赴陕西志丹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依托艺术设计、新媒体传播等专业优势,组织青年深入延安乡村一线,聚焦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融合,双向赋能。
  
  踏访红色足迹,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团首站来到志丹县红色革命基地刘志丹烈士陵园、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实践队成员在探访红色足迹中,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们在简陋条件下运筹帷幄、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与卓越智慧。先辈们“以笔为枪、以学为刃”的励志事迹与崇高精神,深深震撼了队员的心灵,点燃了心中的信念之火。大家深刻领悟到,革命胜利源于知识武装与坚定信念,并表示要以先烈为榜样,将此次参观学习的深刻体悟化作服务乡村的强大动力,推动实践队聚焦乡村振兴的设计成果更好向现实应用转化,决心在乡村振兴一线用青春智慧与汗水书写新篇章。
 
  云播红色薪火共铸红色课堂
  
  8月15日,实践团带队老师马磊前往吴起县走访精准资助的学子,为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在吴起革命纪念馆联合讲解员老师开展“双师同屏”现场直播教学模式,通过团队视频号“红心艺航”在线讲解中央红军长征落脚史实、“切尾巴”战役战术解析及革命精神内涵。直播吸引超600人次线上学员参与,8000余次点赞,实时弹幕开展延安精神理论研讨,历史厚重感与青年使命感在此交融。课后,队员们表示将带着从历史中汲取的信念与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让长征精神赋能青年成长。此次活动构建“实地教学+云端授课”双轨课堂模式,实现红色教育广度与深度双提升,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媒体活力。
  
  深化校地合作,共绘振兴蓝图
  
  实践团第二站前往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志丹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在这里,实践团队和志丹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周志团、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胡永飞一同举行了实践基地“‘兴农助农惠农’实践教育服务中心”挂牌仪式。仪式中,实践团队与周志团同志、胡永飞站长共同探讨志丹县农业产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深度沟通了志丹县特色农资产品的市场消费需,并确定对志丹特色农产品黑山羊肉、小米、荞麦的包装进行再设计。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迈入常态化、机制化的新阶段,是实践团队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具体行动,为有志于服务乡村发展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AI赋能探索,智启乡村发展
  
  紧接着,在了解到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对AI技术应用的需求后,实践团准备了一场“AI赋能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会上,双方围绕AI技术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实践团介绍了了国内常用的AI工具,随后由队长进行了“AI数字人”现场教学演示,为胡永飞站长量身定制了专属数字人形象,以期为农经站探索一条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模式的新途径;设计组队员以“志丹苹果”品牌推广为例,详细讲解了利用AI生成图像和制作宣传视频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新闻组队员则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例,分享了AI+Xmind在公文写作、信息整理中的高效应用逻辑与常用问答技巧。会后,胡永飞站长深有感触并对实践团精准对接需求、精心准备的实用AI技术展示表示感谢,期望未来依托校地‘兴农助农惠农’实践教育服务中心,推动AI技术在志丹农村管理工作中先行先试,促进技术下沉、赋能乡村振兴。
  
  深入田间地头,把脉产业实情
  
  8月16日至8月18日,为深入了解志丹县特色农资产业黑山羊、荞麦、小米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实践队在周志团同志、胡永飞站长的带领下,深入志丹友善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陕西祥玉贸易有限公司、志丹县金穗家庭农场等生产一线。队员们走进农户田地、生产车间,在机器轰鸣声中观察农产品加工“蜕变”过程,在原材料基地追溯产品源头,实地了解当地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质、温度等条件。此次调研旨在以“实践+调研”的形式,让队员们亲身体验农业劳作,感知乡村发展脉络,同时收集了志丹县特色农业产业的一手资料,为后续探索精准赋能志丹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青春力行赋能振兴
  
  本次西安工程大学赴志丹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扎实的专业实践。通过寻访红色足迹,队员们筑牢了信仰根基,强化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通过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了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通过AI技术赋能研讨,为当地探索了智慧助农的新路径;通过深入产业一线调研,精准把握了地方需求,为后续设计服务与智力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青春力行,赋能振兴”的道路上,实践团将持续深化与志丹县的合作,依托“兴农助农惠农”实践教育服务中心平台,推动实践成果落地转化,为赋能志丹乡村产业升级、人才振兴和文化繁荣贡献持续的青春力量,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