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非遗传承的现代突围:郑州大学学子解码画虎村的守正创新之道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刘鳌琦 郑州大学
6月25日至30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名大一学生组成实践团队,前往"中国画虎第一村"——商丘市民权县王公庄村,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这支年轻的队伍以独特的视角,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权虎画"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清晨的王公庄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沿着村道漫步,随处可见晾晒在阳光下的画作,宛如一道独特的艺术长廊。实践团队首先来到村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的《百虎图》令同学们叹为观止。这幅长达20米的巨作,描绘了百只形态各异的老虎,或威严,或温驯,或嬉戏,每一笔都凝聚着画师的心血。"最令人震撼的是老虎的眼神,"一位队员感慨道,"仿佛能穿透纸张,直击心灵。"
在村里走访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画室。在一处传统的农家院落里,65岁的老画师王建民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他的画桌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十余支毛笔,旁边的颜料盘中盛着精心调配的矿物颜料。"我从小就跟父亲学画虎,"王老师一边勾勒虎须一边说,"这门手艺在我们村已经传承了四代人。"据了解,王公庄村现有专业画师300余人,年创作画作超过5万幅,形成了从创作、装裱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让实践团队印象深刻的是传统技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90后画师李阳的工作室里,一场抖音直播正在进行。镜头前,李阳娴熟地挥毫泼墨,同时与观众互动交流。"通过直播,我们不仅销售作品,更是在传播虎画文化。"李阳表示,他的账号已有8万粉丝,最高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万元。数据显示,该村现有电商工作室42家,2023年线上销售额达2600万元,同比增长45%。
调研期间,同学们亲自体验了工笔虎画的创作过程。在专业画师指导下,他们从最基础的线条勾勒开始学起。"看似简单的一笔,实际上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力度和节奏,"一位参与体验的同学说,"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三个小时的体验结束后,每个人都完成了一幅简易的虎画作品,虽然笔法稚嫩,但却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然而,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挑战。在与村干部的座谈中,同学们了解到画虎村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峰不无担忧地说,"我们正在探索'非遗+研学'的新模式,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调研的最后一天,实践团队与当地文化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基于所见所闻,提出了建立数字化档案、开发文创产品、开展非遗进校园等建议。"大学生们的视角很新颖,提出的建议也很有操作性,"民权县文化馆馆长表示,"这些建议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夕阳西下,实践团队踏上归程。车窗外,王公庄村渐渐远去,但那些在画纸上游走的老虎,那些在墨香中坚守的身影,却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次调研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无限可能。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