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江苏师范大学“陶韵薪传”社会实践团成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到达江苏省宜兴丁蜀镇,深入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的传承密码。走访多家紫砂工艺大师的工作室,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亲身体验等多维途径,深入了解丁蜀紫砂工艺文化。
【合照1;实践团成员合照】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在中国东部的太湖之滨,坐落着一座因陶而兴、因陶而名的城市——宜兴。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几千年不绝历史,在这里沉淀为独特的文化血脉。实践团成员聚焦丁蜀镇紫砂文化建设,结合播音主持艺术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优势,旨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丁蜀镇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紫砂壶照片:实践团成员拍摄紫砂壶】
为了更好深入学习宜兴“陶都”文化和陶瓷历史,实践团成员走访了陈列千余件明清至近现代陶瓷珍品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走进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被千余件明清至近现代陶瓷珍品吸引,循着展品梳理陶瓷发展脉络,细细品味各式器型的精妙。全息投影还原的制陶场景、3D 打印的创新作品,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对紫砂工艺有了更鲜活的认知。通过更好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发展路径和具体情况,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文化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照片: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紫砂非遗文化】
抵达前墅村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前墅龙窑展示馆,沉浸式学习龙窑的发展历史,细致探究其建筑构造,并深入了解传统烧窑的全套工艺。我们了解到前墅龙窑全长 43 米,窑身左右设有42对投柴孔,俗称鳞眼洞,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六百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是宜兴唯一一座还在使用的传统龙窑。通过实地走访前墅龙窑,实践团成员们真切体会到是前墅村世代窑工的坚守,才让六百年的烧窑技艺得以延续。我们深知,此次探访不仅是学习非遗知识,更是为了挖掘龙窑背后的乡村文化资源:我们将通过拍摄记录、线上宣传,把 “活着的龙窑” 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既助力前墅村以非遗紫砂文化带动乡村文旅发展,也以青年视角为紫砂非遗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龙窑照片:实践团成员学习龙窑历史和制作过程】
实践团成员还走访了多位紫砂工艺大师的工作室。走进许英陶瓷紫砂艺术馆,实践团成员有幸向高级工艺师许英老师请教紫砂壶的完整制作技艺并亲身深度学习体验。
通过紫砂工艺大师的介绍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如今的宜兴,正以紫砂为文化锚点,将传统制壶技艺与现代设计、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少紫砂工艺大师都想通过网络直播增加经济来源。实践团成员仔细认真了解了当地村民所遇到的实际难题和发展诉求,基于调研成果和当地文化资源,成员们运营新媒体知识和数字技术,帮助当地村民搭建直播平台,教会当地多家村民直播技术并成功创造收益,积极推动丁蜀镇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从实体到数字多维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为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将传统制壶技艺与现代设计、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宜兴紫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合照/学习照片:紫砂工艺大师许英带领实践团成员学习紫砂制作。江苏师范大学大学供图】
从古老的手工作坊走向现代的街市,实践团成员来到古南街实地考察。古南街始于宋,因蜀山陶土聚匠人成制陶商街;明清到达黄金时代。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大师故居、手工作坊,还有文创店等新的商业模式。实践团成员还走访了1958年成立现在已经从紫砂壶制作工厂转型为文旅景区的陶二厂。陶二厂既保留旧窑炉讲述历史,也设置了现代化展厅陈列紫砂文创。古老的紫砂文化在新时代也滋养着丁蜀镇的文化与经济,迸发强劲创新活力。实践团在丁蜀镇建立长效机制,与前墅村、三洞桥村等村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基于调研成果和当地文化资源,实践团成员们为当地商铺提供发展和创新意见,比如多与紫砂陶瓷文化IP绑定,在主流短视频平台上开设团购等,加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调研和实践活动,持续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现代建筑/当地文创产品/大师故居:实践团成员走访古南街、陶二厂】
宜兴的紫砂文化,正以多元的姿态活在当下。紫砂壶非遗文化用千年的匠心坚守文化内核,用创新的勇气拥抱时代发展。三下乡的旅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看到了非遗文化的历史厚重,更看到了它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当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瞬间,非遗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流动的生活。非遗紫砂工艺点燃现代的生活之美,用文化的温度塑造着一座城镇发展的灵魂。
“陶韵薪传”社会实践团此次基层探索,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传承美德的良好风貌。活动精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从了解当地紫砂非遗文化,到根据当地村民诉求搭建直播平台,再到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团队深入从紫砂非遗工艺看丁蜀镇的文化脉络与时代发展的课题,形成观察数据与实践案例,利用播音主持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优势,拍摄和剪辑紫砂非遗文化宣传视频并配音讲解,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扩大项目影响力,扩大宜兴丁蜀镇非遗紫砂文化传播范围和知名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青春视角”与“高校实践范例”。
未来,“陶韵薪传”社会实践团将持续助力丁蜀镇紫砂文化和紫砂产业发展,用专业知识为当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和高校方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展现担当与创造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