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草业学院赴雄安新区文化传承队开展河北非遗传承人寻访活动,实践队在7月31日至8月3日期间,先后走访雄安新区雄县等地,与多位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探寻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匠心魅力。
活动首站,实践队拜访了京簧竹刻第四代传承人王乐修。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乐修从1982年起研习技艺,将传统纹饰与现代元素融入创作。他向队员们展示的京簧竹刻作品,以及印有苍劲“京簧竹刻”字样和精致竹纹的队旗,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这门技艺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8月1日,实践队走进雄县黑陶工作室,与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黑陶技艺传承人刘小伟交流。刘小伟家族祖孙三代传承黑陶技艺,他带领团队以当地红胶土为原料,复原并创新黑陶制作工艺。队员们在观察黑陶器皿以及印有黑陶纹样的队旗时,深切体会到这门失传四千余年技艺重获新生的不易。
同日,在陈子正故居,鹰爪翻子拳第四代嫡传陈德新正带领青少年练习拳法。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陈德新自幼承袭家传技艺,致力于传承“出拳如鞭、收势如鹰爪”的拳术精髓。
此外,实践队还走访了糖瓜粘第七代传承人王立斌,在飘着甜香的作坊里,了解到这项晋代便有记载的民俗技艺,如何在坚守传统中创新出“可吹可玩可吃”的新式糖瓜,感受非遗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随后,队员们还陆续拜访了双堂盒子、西牛酒曲、阴阳八盘掌、香面儿(香荷包)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从酒曲酿造的古法智慧,到武术功法的哲学内涵,再到香荷包里的吉祥寓意,全方位触摸河北非遗的多元面貌。
此次寻访活动,让实践队深刻认识到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