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热心暑期社会实践队”扎根军屯镇: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6月20日至27日,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热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响应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号召,深入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法治护航”为核心,开展为期7天的精准化乡村服务。这支由10名跨院系本科生组成、李梦讲师指导的重点团队,凭借专业分工与务实行动,将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活动能”,让现代化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科技暖乡:跨越数字鸿沟,播撒创新种子
“原来手机里的语音助手还能帮我查天气、读新闻!”军屯镇村民张大爷在“AI助老”宣讲现场,跟着实践队队员王誉涵的指导操作手机,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6月20日至21日,王誉涵、陈洋与队长杜长荣率先开展AI科普活动,他们摒弃晦涩术语,以“家庭生活场景”为切入点,用通俗语言讲解智能音箱控制家电、手机AI功能助老等实用技巧,还现场展示智慧互联平台操作,让村民亲手体验科技便利。针对老年群体,队员们采取“一对一”教学,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视频通话、在线挂号等功能,帮助乡村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与此同时,宋柏睿与张家康则走进军屯镇当地小学,为孩子们带来“智慧课堂”。在教室里,他们通过趣味编程小游戏教孩子们编写简单代码,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互动教学,还带来智能教育设备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原来机器人能听懂我们写的指令!”五年级学生小林在成功操控编程机器人后兴奋地说。队员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乡村儿童对科技的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文化润乡:用镜头留记忆,以数字传文脉
“大家看镜头,咱们把做手工挂面的步骤拍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军屯镇的特色!”实践队队员苏苗苗举着相机,指导村民拍摄传统文化短视频。作为团队文化数字化工作的负责人,苏苗苗在7天里走遍军屯镇的田间地头与村民家中,拍摄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场景,还组织村民参与短视频创作,教大家用手机记录身边的文化故事。
从老人讲述的军屯镇历史传说,到村民手工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苏苗苗将这些珍贵素材精心剪辑成系列短视频。“这些视频不仅能让在外打工的子女看到家乡的变化,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咱们的文化。”参与拍摄的村民李阿姨感慨道。此外,罗俊浩与周柏冰在村里设立免费拍照点,为老人、儿童拍摄照片并现场打印赠送。一张张带着笑容的照片,不仅为村民留存了美好瞬间,更成为记录乡村生活变迁的珍贵影像。
法治护乡:宣讲接地气,服务暖人心
“遇到陌生人打电话说您中奖要先交钱,一定不要信!”6月23日至25日,谭周林与刘昌霖在军屯镇广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他们结合农村常见的诈骗案例,用方言讲解防诈骗、邻里纠纷调解等基础法律知识,还设置“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吸引村民积极参与。
“我家耕地边界有点纠纷,该怎么解决?”宣讲结束后,村民王大叔向队员咨询。刘昌霖耐心为他讲解相关法律条款,并建议通过村委会调解或法律途径合理维权。队员们还走村入户发放法律宣传传单,针对中老年村民重点普及防养老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用接地气的方式提升村民法治意识,为乡村治理注入法治力量。此外,实践队还同步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讲,队员们通过案例讲解、发放传单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农田污染防治等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助力军屯镇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