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安徽新华学院“新华园青年实践队”走进亳州市,在田间地头展开了一场主题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智慧与活力。
近年来,板桥镇双鹿村创新推行“传统+特色”轮作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其中,西蓝花产业通过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运营,成功打入上海、深圳等高端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过去大水漫灌,费水又费工;现在用上滴灌技术,水肥精准直达根部,西蓝花品质更优,价格也上去了。”种植大户王师傅向调研团队介绍。

实践队员们深入农业一线,与20余户农民开展深度访谈,收集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数据。“通过走访、与村民聊天,我们得以了解当地农民们的真实情况。”团队成员朱志恒同学表示,“农户们用经验和创新所结合的特色种植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兴农的无限可能”。
双鹿村的村民们既朴实又热情,实践队员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能够切实感受到他们的真实诉求。一部分村民对于新发布的政策虽然不甚了解,但是在见识过其他积极响应政策的农户增加了不少收入后,也主动加入到创新的大部队中。“我们对于这些改动一开始是比较抗拒的,一方面是不敢尝试,另一方面是担心收成不好。但是看到邻居们都挣到了钱,也想尝试一下。”当地农户王大爷向我们说道。

这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走进乡下,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更搭建起校地协同的创新平台。未来学校将持续组织专业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