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光溢彩调研团顺利开展问卷调研活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琉璃以其独特的材质、美轮美奂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工艺美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淄博,作为琉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琉璃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技艺。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份古老艺术如何被大众所认知、传承与创新,成为亟需回答的现实课题。为此,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琉光溢彩调研团于2025年7月8日,以问卷调研的方式,围绕公众对淄博琉璃文化的认知、兴趣、消费习惯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获得137份有效答卷,力求让数据“说话”,让文化“可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人群中女性占比达72.26%,男性为27.74%。年龄结构则以36至50岁群体居多,占总人数的43.07%,其次是18至25岁的青年群体。在地域分布方面,77.37%的受访者来自山东省外,21.17%来自山东省内其他城市,而淄博本地的仅占1.46%。这一数据折射出淄博琉璃文化的外部辐射力与影响力,说明其文化认知已初步突破地域限制,具备全国传播的潜质。
尽管琉璃文化有着千年传承,但调研中公众的认知现状仍显薄弱。在“您是否听说过淄博琉璃”一题中,41.61%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48.18%的人仅是略有耳闻;而当被问及是否了解其历史时,高达82.48%的人选择“不清楚”。在列举琉璃特色品种与技艺时,有64.96%的受访者无法说出任何一种。这些数据反映出淄博琉璃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在现代传播与教育中的存在感却并不强烈,存在“文化沉睡”现象。
关于传播途径,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是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占比达56.2%,其中尤以短视频、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为主力渠道。相比之下,传统媒介如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影响力相对较弱。旅游参观与亲友推荐则分别占据23.36%和29.2%的比重,数字化媒介已成为公众接触琉璃文化的主要渠道,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这一现象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唯有顺应数字化趋势,构建多层次、互动性强的传播体系,才能有效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图一 了解淄博琉璃的渠道
尽管认知不足,但公众对于琉璃文化的兴趣却不容小觑。在调研中,67.88%的受访者表示对制作工艺感兴趣,58.39%关注其艺术价值,56.2%希望了解其历史渊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4.68%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亲身体验琉璃制作过程,这显示出沉浸式、参与式的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当前实际购买行为尚未普及,但超过60%的受访者表现出消费意愿,且偏好集中于摆件、首饰等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产品。价格敏感度分析显示,中低价位产品更易被接受,因此在市场推广中需平衡艺术价值与大众消费能力,通过差异化产品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此外,消费者对设计创新与工艺水平的重视,提示我们琉璃产品的开发应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文化传承方面,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面临着宣传推广不足、传承人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主要挑战。公众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宣传力度、推动创新设计并拓展市场。
图二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淄博琉璃文化的途径
本次问卷调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数据,既反映了公众对琉璃文化的情感温度,也揭示了当前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文化品类的传播现状,更看到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与路径。
图三 淄博琉璃文化词频分析
未来,文化传承的工作不应仅仅依靠“官方推动”,更要激发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包括高校、企业、媒体、创意机构等。我们也呼吁建立更加系统化、年轻化、科技化的传播体系,让千年淄博琉璃在新世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独特而磅礴的文化力量。
图/闫宇哲,文/刘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