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以李知发为点,连起铁道兵群体精神长链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铁道兵以钢铁意志与无畏担当,铸就了属于他们的精神丰碑。李知发,这位历经战火与建设考验的老兵,恰似一颗闪耀的“点”,串联起铁道兵群体在不同岗位、家庭维度的精神传承,织就一条坚韧的精神长链。
          1968年3月,李知发投身铁道兵队伍,自此踏上热血征程。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他与战友们直面生死,写下遗书请战,将“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勇气融入骨血;襄渝铁路等工程建设现场,哪怕推斗车时手指被夹伤、遭遇隧道塌方险情,一句“重山不苦千山不下火线”,尽显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核担当。因贡献卓越,他出席铁道兵“三学先进代表大会”,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荣立三等功三次 ,成为铁道兵精神的生动注脚。
 
(李知发个人照 图源:铁脉薪传宣传部)


         而在这条精神长链里,家属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李知发奔赴前线与工地,家中的牵挂与责任,便落在亲属肩头。他们默默咽下与亲人分离的思念,独自扛起照料家庭的重担,用柔弱身躯支撑起生活的“大后方”。抚育子女的艰辛、应对困难的坚韧、等待归期的焦虑,都化作对铁道兵事业无声却有力的支持。他们以理解为底色,以奉献为画笔,为铁道兵精神添上温暖而厚重的一笔,让精神传承在家庭维度扎根生长。

         从李知发个人的奋斗,到家属的默默奉献,这颗“点”不断延伸,串联起更多铁道兵群体的故事。在铁道兵的队伍里,有无数像李知发一样的战士,在不同岗位上,或征战沙场,或筑路架桥,用热血书写担当;在家庭后方,亦有无数铁道兵家属,以同样的坚韧与付出,托举着铁道兵的使命。他们共同织就的精神长链,跨越岗位界限,突破家庭藩篱,将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钢铁意志,与“默默支持、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李知发的荣誉勋章 图源:宣发部)

         如今,铁道兵的番号虽已成为历史,但精神长链从未断裂。李知发与家属的故事,是铁道兵群体精神传承的缩影。它让我们看见,伟大的精神从不是孤立的个体闪耀,而是无数人在不同角色、不同维度的坚守与付出,共同汇聚成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这条精神长链将继续延伸,激励着更多人——无论是奋斗在建设一线的“新铁道兵”,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持的家人,都能从这份传承中汲取力量,续写属于铁道兵精神的崭新篇章,让钢铁般的意志与深沉的家国情怀,在时代浪潮中永远熠熠生辉 。
作者:汤雨晨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湖南工程学院学子化身“乡村绘画师” 为会同县渡头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走近襄渝铁路交汇点:从烽火岁月到高铁时代的脊梁传承
  • 铁脉薪传实践团再访老营烈士陵园:追溯铁道精神,传承红色薪火
  • 铁轨上的精神接力:铁道兵父子的家国情怀
  • 以李知发为点,连起铁道兵群体精神长链
  • 本草青春赋能乡村 红色薪火照亮征程 ——药学系“明月本草行”实践队赴明月村开展“三下乡”
  • 解码茶乡振兴的生态密码与红色动能
  • 解码茶乡振兴的生态密码与红色动能
  • 为深入探究“森林四库”理念在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7月3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践队在刘宝、陈海航两位老师
  • 三下乡 2025-07-12
  • 南昌大学学子赴佛坪开展“健康科普+非遗传承”实践课
  • 青春三下乡|铁心桥畔证水工智慧,国家水网砺青春担当 ——河海学子赴铁心桥试验基地开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