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7月13日电(通讯员 何绮雯)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况,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学“一叶兴乡”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广西灌阳县黄关镇顺溪村,开展以“茶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非遗油茶产业振兴探寻新路径。
聚焦非遗传承,探索产业瓶颈
灌阳油茶作为当地传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实践团调研发现,其文化虽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却因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困境重重,长期停滞不前。面对这一状况,顺溪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履职,带领村民代表到三江茶叶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灌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累计投入7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完善设施,为油茶产业发展筑牢物质根基。
油茶小镇 刘志玲 摄
实地走访调研,助力产业升级
实践团实地探访顺溪村油茶产业基地时获悉,当下标准化厂房主体虽已基本建成,可消防设施与生产设备仍未到位,装修成本超支还引发了资金短缺难题。项目负责人称,团队正全力优化施工方案,积极协调追加资金,力求安全生产与建设进度齐头并进。值得一提的是,顺溪村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今年3月携手专业运营团队“螺当家”,共同成立“灌之坊有限公司”,还开通了企业公众号,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为传统油茶产业添上数字化、品牌化新动力,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实践团在灌之坊前合影 黄昊 摄
青春赋能乡村,共绘振兴蓝图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优势,围绕品牌推广、产品包装、电商运营等方面提出建议,并与当地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共同探讨茶旅融合、非遗文化推广等发展路径,为灌阳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驻村第一书记提出:“希望借助高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灌阳油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为灌阳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驻村第一书记与实践团成员开展座谈会 黄昊 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也为灌阳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桂林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不断凝心聚力,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何绮雯 李金子 欧睿睿 摄影:黄昊 刘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