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砺剑强国志 忆战念军情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武砺剑实践小分队体悟国防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7月20日至8月5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常武砺剑实践小分队循着新时代青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指引,以“砺剑强国志,筑梦三下乡”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浸润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悟时代,在军事训练中淬炼筋骨,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初心,在老兵故事里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队员在常州市国防园留影,盛丛斌供图。

  军事训练磨意志,红色访谈悟精神
  7月下旬,实践团5名队员响应“实践育人”号召,经常州市钟楼区银杏路社区推荐,在常州市国防园开启为期7天的沉浸式军事历练。这场以“强国有我”为底色的训练,涵盖打靶射击、防毒防护、战场救护、手榴弹投掷等硬核内容,让青年学子在汗水中体悟“居安思危”的国防智慧。
   
图为队员于训练间隙采访教官,盛丛斌供图。  
       训练间隙的教官访谈,成为触碰初心的生动课堂。“青年强则国防强,能让更多年轻人读懂这身军装的分量,就是此行最大的价值。”教官的这番对话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是让同学们学会走出校园,更是一场关于责任与担当的精神接力。
  探访史料陈列馆,缅怀先烈承遗志
  循着红色足迹,实践团还赴扬州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展馆内,泛黄的书信手稿、锈迹斑斑的战斗遗物、定格历史瞬间的黑白照片,构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场,让“初心使命”不再是抽象概念。
   
  图为队员参观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晏昀辉供图。
       在烈士铜像前的重温入团誓词环节,队员们的声音格外洪亮。“继承先烈遗志”早已不是印在纸页上的口号,而是化作俯身聆听时的屏息——当一段段浸着热血的往事从岁月深处走来,当一个个闪耀着信仰的名字在讲述中清晰,这份承诺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在初心如磐的故事里锚定信仰原乡,红色基因才能真正融入青春血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图为队员于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留影,晏昀辉供图。

       采访退伍老军人,聆听寄语明方向
  实践团来到退伍军人成锡明家中,听这位1974年入伍的老兵讲述“冰与火”的军旅岁月。16年戍边生涯里,他执戟守护过长白山脉的风雪,也在任务间隙看过林海雪原的四季流转。谈及对青年的期许,老人眼角的皱纹里漾着恳切:“真诚祝愿现代有志青年在校专心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负韶华有所担当。”这番话与三下乡“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宗旨恰好呼应,让队员们心头一热,老一辈用坚守在边疆刻下青春坐标,新一代以奋斗在时代潮头书写答卷,两者都是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图为队员采访退伍军人成锡明老人,任慧文供图。
      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只有走进历史深处,才能真正探寻到红色力量的精神原乡。江上青烈士等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红色精神,退伍军人成锡明老人的军旅缩影,将永远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勇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们将把这份红色记忆珍藏于心,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永续传承,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队员探访扬州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合影,晏昀辉供图。
      从国防园的汗水到陈列馆的沉思,从老兵家中的对话到实践途中的感悟,常武砺剑小分队的三下乡之旅,完成了一场“实践出真知、服务长才干”的青春修行。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锻造出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过硬才干,这便是实践赋予青年们最珍贵的收获。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