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佳怡)8月7日至12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绿链兴农调研队”走进盐城市现代绿色植保有限公司,沉浸式探访农业绿色转型的“盐城实践”。从企业文化墙里的初心故事,到座谈会上的深度拆解,再到田间地头的真实场景,调研队通过深入调研探寻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抵达盐城市现代绿色植保有限公司时,队员们率先驻足于企业文化展示墙前。墙面上清晰呈现了企业的发展脉络:初创阶段专注绿色植保技术研发,随后不断扩大服务覆盖的农田面积,目前已建成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协作网络。
“早在成立初期,我们就认定绿色植保是农业走得远、走得稳的关键。”随着讲解员的细致介绍,调研队渐渐摸清了企业的“绿色家底”:历经最初推广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的阶段,现已形成物理诱控、精准施药、生态调控环环相扣的完整体系。那些农户与技术员并肩防控病虫害、丰收时捧起优质农产品的照片,更是让“用绿色技术唤醒农田活力”的初心变得可触可感,队员们也由此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实践节奏有了初步感知。
带着对企业文化墙的思考,调研队走进座谈区,与企业董事长展开深入交流。“咱们做绿色植保,从来不只是简单‘少打药’而是要对农业生产链条来一次‘系统重塑’。”董事长指着墙上的技术流程图,语气笃定地拆解起核心逻辑。
他进一步解释,企业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设备24小时监测病虫害动态,并结合实时更新的气象与土壤数据,从而精准算出最佳防控时间,实现“虫情到了才施药,需要多少用多少”。另一方面,作为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验点”,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使更多农户轻松掌握绿色植保技巧。此外,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下联动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向上对接加工企业打造绿色品牌,让“种植—加工—销售”的绿色价值链条环环相扣。
图为团队成员与企业董事长交流。崔佳怡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引进的“苏椒大果717”新品种,在盐城的土地上展现出强劲长势,不仅品相佳,产量也比传统品种高出不少,给农户带来显著收益。遇到种植户头疼的辣椒落花落果问题,企业还会联合分店的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团队,手把手教农户技术、帮农户解难题,农户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些具体实践,为调研队解开“全产业链如何实现绿色升级”的困惑提供了鲜活样本。
座谈结束后,调研队走进企业合作的示范基地,实地见证绿色植保技术的田间实效。在智能防控示范区,植保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将生物制剂均匀播撒在作物间。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无人机作业。崔佳怡供图
“以前治虫全靠老经验,药打多了怕烧苗,打少了怕治不住;现在不一样了,数据说话,设备帮忙,药少用了一大半,虫照样治得干干净净!”一位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户笑着感慨。绿色植保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样值得关注:土壤污染减轻,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达100%,为农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筑牢基础。这片示范田,也成了农业绿色发展“理论落地实践”的最佳教学现场。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观察农作物。崔佳怡供图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农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从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而是能在田埂间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的实践。盐城市现代绿色植保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产业链协同为翅膀,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路子。未来,“绿链兴农调研队”将继续深耕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努力把“盐城实践”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型,让更多农业主体看见绿色转型的清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跑出“绿色加速度”,让希望的田野既收获丰收,也留住绿水青山。
图为团队成员与企业董事长合影。崔佳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