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开展“青春传承齐鲁文脉”暑期“三下乡”专项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寻根齐韵,薪火相传”实践队 朱怡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近日,“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三下乡’专项活动”入选团队—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寻根齐韵,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淄博市,开展以齐文化探访、陶瓷琉璃艺术体验、剪纸技艺传授及《论语》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在自主探寻齐地文化魅力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活力。
 
  观器溯文脉,齐风藏古韵
  为深入探寻齐文化魅力,感受传统工艺之美,实践团队走进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开展以齐文化陶瓷琉璃艺术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多样,陈列着跨越上下一万年的1.6万余件古今中外陶瓷琉璃精品,全方位展示陶瓷琉璃的发展历程。此次活动将民族文化认同感与齐文化的深厚底蕴相结合,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体验。走进馆内,从万年以前的蛋壳陶到巧夺天工的琉璃珍品,每一件展品都像在诉说齐地先民的智慧与匠心,看着那些刻着齐地纹样的陶瓷、折射着千年光影的琉璃,队员们不仅直观感受到了齐文化中“尚工重技”的精神,更明白了这些器物背后,是一代代手艺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队员们通过自主参观、查阅资料、相互探讨,沉浸式感受陶瓷与琉璃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古朴厚重的龙山黑陶到流光溢彩的现代琉璃作品,一件件展品承载着淄博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大家仔细观察器物的纹饰、造型,结合提前了解的背景知识,在交流中梳理陶瓷琉璃的制作工艺演变,更深刻体会到齐文化中“工善其事”的匠心精神,激发了团队成员对齐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是一次深度的历史学习和沉浸式文化体验,今后要做好齐文化精神的学习、传承和宣传工作,以史为鉴,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剪纸承齐韵,诵典润民心
  志愿服务队走进淄博市桓台县辛庄村,向居民宣传并讲述齐文化与剪纸艺术的渊源,介绍齐国纺织、刺绣工艺对剪纸的影响,以及剪纸纹样中蕴含的齐国故事与“尚巧思、重实用”的齐地特点,还通过齐文化剪纸科普PPT结合作品讲解历史典故,让居民在动手体验中加深对“尊贤尚功、开放包容”齐文化精神的理解,激发对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亲近感,实践成员表示,传承文化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要走进生活、贴近大家,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把剪纸的魅力传下去。随后又组织“《论语》经典诵读会”,带领居民齐声诵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名句,结合齐文化“尊贤尚功”理念解读经典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现场互动问答环节中居民积极分享理解,气氛热烈,这场诵读不仅是贴近生活的文化滋养,更像纽带让不同居民因共同文化记忆相聚,在交流“和为贵”“仁者爱人”的理解时拉近彼此距离,让社区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向心力,进一步促进居民参与文化传承的兴趣,也是对文化传承创新形式的认可。队员们表示,通过领读、讲解故事,不仅把经典里的温暖传递给了居民,自己也对“温故而知新”有了更深的体会——原来传承经典,就是让先贤的话在当下依然能给人带来力量,根植于每个社区居民成员的幸福笑颜中。
 
  此次实践活动中,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寻根齐韵,薪火相传”实践队以“自主探寻+主动传播”的创新模式,让厚重的齐文化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下焕发时代新辉。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把此行的感悟与收获融入专业学习中,在守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以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誓言,让文化的温度与医者的温情同频共振。

  文:朱怡帆   图:王均烨 李姿仪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
  • 弘扬创业精神 激发创业动能
  • 近日,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创业意识调查研究团队,赴阿克苏地区、一师阿拉尔市走访创业
  • 三下乡 2025-08-25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