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涪陵“洞见”小分队先后深入816小镇、星光民宿、816工程景区、涪陵烈士陵墓及涪陵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交流、主题宣讲等多元形式,小分队既深耕红色历史沃土、传承三线建设精神,又聚焦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痛点,为地方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青春思路。
在816小镇及816工程景区,小分队重点围绕军工遗产保护与红色文旅发展展开调研。816工程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重要国防工程遗址,承载着三线建设者的奋斗记忆。小分队先后走访816军工陈列馆、中央控制室、104大厅等核心区域,馆内陈列的军工器械、生产工具及生活物件,系统还原了当年建设者们跋山涉水、攻坚克难的历史场景。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沉浸式感受104大厅模拟汽轮发电场景的震撼,通过101区域玻璃廊道触摸核工程的神秘与庄严。


调研中,小分队发现816小镇已初步实现军工遗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完成军工陈列馆修缮、三线文化街区打造,形成遗址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深受游客认可。但同时也存在短板: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不足,区域联动宣传力度欠缺,导致部分游客反映景区知名度不高、游玩体验感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与景区讲解员、管理人员深入交流,初步梳理出“强化场景创新+加强区域协同”的优化方向。

坐落于816小镇的星光民宿,是红色文化与民宿产业融合的典型样本。小分队通过访谈民宿经理、实地考察设施环境了解到,该民宿立足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外观采用厚重木制造型,内部以工业风、怀旧风为主调,饮用水、卫生用品等细节处均标注“816”定制图标,将三线文化融入住宿体验。依托“816工程遗址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旅游线路优势及便利交通,民宿已成为研学游客的重要选择。但在文创产品开发、与景区联动宣传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小分队就此提出“民宿+文创+研学”的融合发展建议。

除聚焦文旅融合,小分队还开展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在涪陵烈士陵墓,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列队默哀,绕行烈士纪念碑瞻仰英烈姓名,走进陈列馆缅怀李蔚如、钟善辅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斑驳的遗物、详实的史料,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在816工程景区洞内教育展厅,小分队举办“启智润心”主题宣讲活动,副队长李冠航以青年视角讲述文物背后的三线故事,带动现场游客共同感悟爱国主义精神。


在涪陵博物馆,队员们开启历史文脉探寻之旅。这座兼具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内,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巴国时期的青铜礼器、唐宋时期的瓷器及革命历史文物,串联起涪陵千年发展脉络。队员们不仅细致记录文物特征数据,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文物发掘、保护修复的技术难点,围绕“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展开热烈研讨。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洞见”小分队既深化了对涪陵红色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认知,也精准把握了红色文旅发展的痛点难点。小分队表示,下一步将以调研成果为基础,持续探索红色景区与民宿产业的融合路径,推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创意性的文创产品,策划区域联动宣传活动,助力816工程等红色资源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通过青年化表达传播三线精神与革命故事,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让涪陵的红色历史与特色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