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2025年,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党的光芒入社区: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积极投身“三下乡”实践,以青春之力传递全会精神。从6月筹备到8月总结,团队走过信阳、延安、宜春等地,在基层土壤播撒理论火种。 一、筹备:聚青春之力,筑宣讲根基 6月19日,团队启动会为“三下乡”锚定方向。负责人王晶向成员介绍实践意义,让大家明晰使命——要把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6月20 - 22日,线上培训紧锣密鼓。指导教师王立帅从理论解读到宣讲技巧倾囊相授,曾若松、刁玉聪专注打磨宣讲稿,逐字逐句抠内容,既要精准传达政策,又要贴合基层语境;杜春懿、高全、刘鑫怡同步准备宣传物料,设计宣传稿、构思文章框架,为后续传播蓄能;刘灿溪忙着对接单位,打通与信阳平桥区明港镇龚庄大队、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老校区等单位的沟通渠道;陈以轩则钻研视频录制,规划拍摄脚本,力求用镜头定格宣讲精彩。 二、实践:走基层之路,传精神火种 7月2 - 11日,宣讲团奔赴各地。在信阳龚庄大队,曾若松用“村里的变化”作引子,讲三中全会给乡村发展带来的机遇,老乡们围坐聆听,眼神里满是关切;刁玉聪结合教育政策,向师生阐释全会对人才培养的指引,教室里不时响起共鸣的掌声;樟树市黄土岗中学,宣讲与校园实践结合,让理论可触可感;洛阳唐城御府社区,接地气的讲述让居民明白“全会精神和咱过日子息息相关” ,杜春懿和刘灿溪让三中全会精神走进家庭,向家人宣传三中全会精神。每到一处,宣传组同步发力,高全的宣传稿、杜春懿和刘鑫怡的文章,借助社区公告栏、学校公众号传播,扩大影响;陈以轩的镜头记录下宣讲场景、群众笑脸,为后续总结留存生动素材。 三、总结:汇实践之果,促长效传承 7月23日,团队复盘总结。成员围坐梳理问题,从宣讲的“水土不服”到宣传的“覆盖面不足”,一一研讨改进方向。同时,完善调研报告,把基层对全会精神的反馈、实践中的创新做法融入其中,让调研不止于“走一圈”,更要为政策落地提供参考。团队的宣传让三中全会精神的传播从“一阵风”变为“长效雨”。 这场“三下乡”,是青春与使命的相遇。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诠释担当,让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熠熠生辉。未来,宣讲团将继续深耕,让理论之花在更多角落绽放,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 !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