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2005年8月,首次提出这一思想,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十年来,该理论不仅指导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践团在菜市场宣传垃圾分类
在“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之际,贵州大学“圾流勇进”实践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包括宣传推广、环保调研、巡河护河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南明河作为贵阳的母亲河,其名取自“清明如镜”之意,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生态记忆。实践团实地调研了从花溪公园至孔学堂段的南明河流域,并结合资料获悉,该河治理成效显著:流域内25处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部分区段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从一度“失去生命”的河流,到如今“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南明河的蜕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这条古老河流继续滋养着贵阳大地,见证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转型。
为持续贯彻“两山”理论,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实践团在花溪平桥区域开展了垃圾清理活动。此外,我们还走进溪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完小和吉麟路菜市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倡导公众持续关注和参与环保,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福寿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繁殖力极强,不仅挤压本土螺类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衰退,还会啃食水生植物,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健康。为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推广,有效推进福寿螺防治工作,贵州大学“圾流勇进”实践团与共青团花溪区委及花溪区荧光公益志愿者中心携手合作,在花溪公园至孔学堂段的南明河沿岸共同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福寿螺治理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影响人次超过一千。
实践团在清理福寿螺
活动中,花溪区荧光公益志愿者中心为实践团系统讲解了“河长制”这一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领域推行的重要制度。该制度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为核心,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统筹组织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为实现水环境问题的系统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团在学习河长制
在志愿者中心的带领之下,实践团不仅开展了福寿螺卵与成体的清除工作,还参与了巡河实践,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为南明河的生态治理贡献了来自基层的切实力量。
实践团在南明河合影合影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两山”理论,推动更多人携手行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