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寻孝蠡山孟祠,看文化自信与绿水青山共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血脉。7月7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青旅红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蠡山村与孟郊祠,在古迹与故事中触摸孝道文化的温度,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的文化自信。
  实践团首站驻足孟郊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在耳畔回响。孟郊一生坎坷,屡试不第,但他的母亲始终支持和鼓励他。46岁中进士后,策马吟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他对母亲最急切的回报。晚年的孟郊任溧阳县尉,即便生活清贫,他还是将母亲接到身边悉心照料,用《游子吟》书写感天动地的孝卷。孟郊“立身行道以显父母”的孝义观,正是文化传承最鲜活的载体。
  
        当踏足蠡山村,据村干部说,蠡山村是因范蠡和西施曾在此隐居而得名。这里不仅流传着他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坚韧故事,更是将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发展。我们了解到,该地曾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又因养殖破坏了生态环境,后来,当地秉承“两山”理念,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将村子打造成生态文旅圣地。
      
  随后,我们来到了蠡山村文化大礼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范蠡留下的助力了蠡山村发展的《养鱼经》以及“范蠡八景”(包括陶朱古井、西施画桥等)。在这一带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孝子担心母亲在牢中挨饿,于是将糯米浸染成乌黑色,狱卒以为发霉有毒不敢抢夺,从而母亲得以饱腹。现在,每逢重阳,这里都会举办“敬老礼”,成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载体。
       
  从孟郊的诗卷到蠡山的转变,传承孝道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守护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命题,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作者:赵敏茹    来源:赵敏茹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报告推荐
  • 寻孝蠡山孟祠,看文化自信与绿水青山共发展
  •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实践队走访新四军、八路军旧址
  • 共沐正义之光 传承红色基因——北京化工大学实践团赴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开展爱国主
  • 红色旧址行:从武汉军史遗迹看革命精神的传承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深入新东方国际货运码头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