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2025年7月8日至10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红途筑梦”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淮安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先后深入淮阴区刘老庄镇、徐溜镇,通过实地走访、红色课堂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承与关爱留守儿童相结合,在革命老区与留守儿童共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
实践团首站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红色研学。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内,实践队员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实物展陈,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泛黄的纸张、八十二位烈士的画像、珍贵的影像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血与火的记忆。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群众转移,这些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战士与千余日军血战12小时,毙敌170多人,伤敌200余人,四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在馆内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实践队员被那段革命斗争史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战士大多只有20多岁,和我们年龄相仿,却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实践队员小陈感慨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烈士陵园宣誓环节 张一凡摄)
在庄严肃穆的八十二烈士墓前,队员们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鞠躬默哀。苍松翠柏间,实践队员面向鲜红的团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铿锵誓言在陵园上空回荡,与历史的回响交织,激荡着每一位学子的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访老党员 张一凡摄)
在当地老党员家中,实践队员听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感悟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触摸革命温度。82岁的张奶奶高兴地为实践队员展示她珍藏多年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优秀党员证书等荣誉。“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就是跟着党走。”老人朴实的话语,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如磐。这一刻,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植根青年心田。
在徐溜镇,实践团队员走进文明实践站吴江社区,为2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一堂别开生面的“童心向党”思政课。课堂上,通过党史动画生动再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孩子们被英雄事迹深深吸引。“原来英雄也是普通人,但他们做了最勇敢的事!”10岁的小轩在观看后说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制作五角星 张一凡摄)
为增强互动性,队员们设计了“‘棋’行万里忆长征”主题游戏,将革命历史融入飞行棋闯关环节,带领孩子们在趣味游戏中学习红色知识,寓教于乐;在“红星照我心”手工课上,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红色五角星,将爱党情怀融入指尖。
“我长大后想当老师,教更多小朋友爱国!”留守儿童小雨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活动尾声中,全体齐唱《红星闪闪》,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与坚定的眼神交织,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合影 张一凡摄)
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手持纸质问卷,在淮安的红色景区、在社区广场开展“线上+线下”的问卷调研,与当地居民、游客和红色场馆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对淮安红色文化传承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收集整理问卷和口述资料,分析红色文化教育在基层的普及情况,并结合调研结果,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言献策。
此次淮安之行,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实践团成员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青春与历史的双向奔赴中,实践队员为留守儿童带去了关怀与希望,让信仰在实践中淬炼升华。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员:胡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