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下午2点30分,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实践队,奔赴滁州凤阳,在凤阳花鼓省级代表传承人肖庆红老师引领下,开启一场与非遗对话的鲜活课堂,沉浸式感受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解码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
实践队首站踏入肖庆红老师工作室,满墙荣誉证书瞬间抓住众人目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肖老师数十载扎根凤阳花鼓传承的生动注脚——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她打磨技艺、创新表演形式,把青春与热爱,都融进了花鼓的节奏里。实践团成员们望着证书,仿佛看见一位非遗守护者,在岁月里默默耕耘的身影。
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座谈会”开场。肖老师既是“讲师”,也是“领路人”,从凤阳花鼓的前世今生,讲到基本动作要领。她亲自示范握鼓、执槌:手腕轻转,刚柔并济,鼓点跟着手势跳跃。讲到兴起时,肖老师还聊起改编的凤阳花鼓广播体操,笑说“传统也能玩出新花样”,引得队员们频频点头。
除了花鼓,肖老师也捎带分享其他凤阳非遗,从凤画的线条,到民歌的调子,把“文化认同感”,一点点种进我们的心里。
理论听完,实践登场!在肖老师和另一位年轻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拿起花鼓,现学现练:无名指穿进小环,三指紧扣,大拇指、食指牢牢握住鼓边,跟着特色旋律,一步一跳,把鼓点“踩”进节奏里。
一下午的学习,队员们收获满满:铿锵鼓点里,是凤阳文化的筋骨;灵动舞步中,藏着非遗传承的温度。肖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让大家真切触摸到凤阳非遗的深厚底蕴——原来传承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可以握在手里、跳在脚下、唱在心里的鲜活存在。
这场非遗之旅,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实打实的体验。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传承之路,让凤阳花鼓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年轻人能参与、能热爱的文化火种。当青春力量与非遗相遇,传统与现代的共鸣,正奏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