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螺霸王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螺霸王产业园
今日大学生网柳州7月28日电(通讯员李凌志 徐天语 黄诗怡)

  7月27日,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广西柳州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调研课题《民族非遗解码区域农产品品牌化升级》开展深度调研。团队此次行动就是为了解析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将“小米粉”做成“大产业”,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产业标准、文化符号,最终提炼出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升级范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柳州答案。
  螺蛳粉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柳州街头,凭借独特的风味深受喜爱,尤其是年轻一代。后来经袋装速食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成熟和柳州工业化的推进,螺蛳粉逐渐走向全国,成为柳州重要的文化IP。现如今柳州螺蛳粉远销海内外,产业链销售收入已超七百亿,书写了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化、产业化的传奇故事。
  调研团队选择了柳州的螺蛳粉产业领军者——螺霸王作为核心调研对象。在接待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螺蛳粉文化展厅。“螺蛳形”展厅:八个主题区,一条时间轴直径26米的展厅外观取形于一颗巨型螺蛳,内部巧妙步局了八个主题展区,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讲述着柳州螺蛳粉的前世今生。
图为团队成员在螺蛳粉文化展览馆前合影 李凌志摄
  早在2021年,习总书记视察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时就强调过:“发展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舌尖上的产业。”这一嘱托被制成标语悬挂于展厅C位。接待员介绍,正是沿着“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路径,柳州把街头味道升华为国家标准,把路边摊装进全球超市货架,才让“地方小吃”升级为“国家名片”。
  
图为接待员介绍习总书记对螺蛳粉产业的嘱托 李凌志摄
  在螺霸王5G数字智能车间中,团队成员目睹了数字化赋能的震撼场景。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关键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屏幕上清晰展示着螺霸王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不同区域的实时销售排名,为市场营销提供即时的依据。各个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等关键环境参数被传感器持续采集,数值动态更新,确保核心工艺环节始终处于最优环境。屏幕上同步呈现多个关键工序的实时画面,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
  
图为5G数字车间屏幕展示 李凌志摄
  随后,团队成员深入袋装螺蛳粉生产车间。透过无尘玻璃,清晰可见高效运转的生产流水线。一袋螺蛳粉的诞生,至少需经历六个主要工序。螺霸王坚持从源头把控品质,拥有自建的原材料种植基地。首道工序是对酸笋、木耳、豆角等配料进行清洗、切丁等预处理。第二步是将预处理好的配料漂烫熟制,再由工人操作大型搅拌机,将配料与秘制调料充分融合入味。最后进行精准计量封包和严格消毒灭菌,确保食品安全。
  决定螺蛳粉风味的关键在于汤底与米粉。螺霸王精选优质大米,经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透亮、口感弹牙的线状米粉。汤底则选用本地鲜活石螺与新鲜猪骨,佐以十几种香辛料,历经三小时以上文火慢熬,将食材中的精华——蛋白质、脂肪等充分释放、融合,成就一锅浓郁鲜香的灵魂汤料。
      
图为接待员介绍螺蛳粉制作工艺 李凌志摄
  行程尾声,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螺蛳粉的调配与烹煮过程,对这份“舌尖上的产业”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受。
  螺霸王的发展模式,为解码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如何借助文化内涵实现品牌化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繁荣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柳州样本”。未来,团队此行所提炼的经验与范式,会为更广泛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化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贡献可借鉴的实践智慧和理论思考。
作者:李凌志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暑期社会实践|浙水院学子探访梅家坞:解码龙井茶香里的共富密码
  • 谒故居感悟忠魂,访老兵铭记赤诚 ——重师党委保卫部戎耀国安先锋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百色壮文化与农产品共融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容县沙田柚融入非遗文化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螺霸王产业园
  • 陕中医学子三下乡|“针”情服务基层·推动乡村振兴
  • “尺素传情,遥寄心意”——爱心书信课架起乡村孩子跨省友谊桥
  • 青春聚力推普行 民族团结谱新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同语同心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