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传承红色精神,青年使命在肩--重走初心路“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传承红色精神,青年使命在肩——重走初心路“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实践纪实
  
  7月13日至18日,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来到青海海晏县西海镇(中国原子城),开展为期6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团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使命”为核心,通过实地探访、交流访谈、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入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溯源·原子城中寻伟迹,指挥所里悟初心
  
  实践团先后参观原子城纪念馆、221地下指挥中心旧址及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馆内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珍贵影像、一件件实物展品,系统展现了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科研人员在简陋实验室里的日夜攻关,到各族群众支援基地建设的齐心协作,生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面对先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事迹,成员们驻足良久。当看到科研人员手写的实验笔记上布满修改痕迹,听到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奉献故事时,不少人红了眼眶,深刻体会到这份精神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牺牲。
  
  二、寻访·社区交流寻根脉,旧址访谈探精魂
  
  在西海镇城西社区,工作人员讲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为支持221基地建设,金银滩草原上1279户牧民毅然搬迁,跋涉数百公里前往新家园。途中遭遇严寒与艰险,上万头牲畜折损,他们却毫无怨言。亲历搬迁的杨措阿奶回忆:“当时大家背着锅灶、赶着牛羊,走了几个月,只想着这是为国家好。”
  
  在221指挥中心旧址,工作人员分享了更多细节:当年一对夫妻接到命令后分别来到基地,多年间仅靠书信维系思念,彼此不知对方就在同一片草原;许多老221人重返旧址时,只是默默抚摸旧物,临走前轻声一句“我曾在这里工作”,道尽岁月沉淀的赤诚。旧址负责人特意安排讲解员免费讲解,她说:“青年人要知道,今天的自信是怎么来的。”
  
  三、传承·研学探精神之源,座谈谋传承之道
  
  实践团前往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交流学习。学院领导对青年参与精神传承表示肯定,认为这为“两弹一星”精神注入了新活力。双方围绕“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弘扬精神”展开座谈,学院老师从历史背景、精神内涵、传播路径等方面答疑解惑,并赠与实践团自编的研究书籍,为后续宣讲提供了详实素材。
  
  成员们在座谈中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悟转化为行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生命力。
  
  四、践行·躬身社区践初心,青春宣讲砺使命
  
  受杨措阿奶十几年义务巡逻、守护家园的事迹感召,实践团成员跟随她穿梭在街巷河边清理垃圾。近三个小时的劳动中,大家听阿奶讲述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切身感受“无私奉献”不是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党、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金银滩草原上。随后,成员们在纪念馆内开展小型宣讲,结合所见所闻向参观者讲述“两弹一星”背后的奋斗故事,并承诺返回学校后,将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宣讲等形式,让更多同学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
  
  此次研学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姿态勇担使命,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全体成员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传承红色精神,青年使命在肩--重走初心路“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实践团实践纪实
  • 暑期社会实践|浙水院学子探访梅家坞:解码龙井茶香里的共富密码
  • 谒故居感悟忠魂,访老兵铭记赤诚 ——重师党委保卫部戎耀国安先锋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百色壮文化与农产品共融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容县沙田柚融入非遗文化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螺霸王产业园
  •  管工学院:“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广西工美院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5“三下乡”实践纪行 | 寻迹无锡,让红色基因浸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