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24日,三峡大学体育学院联合基础医学院暖“星”护航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深入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医院、点军区博爱特殊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体医融合”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峡江星火计划”。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融合体育、医学和心理学知识,通过科学、有趣的训练方法,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孤独症儿童提供了温暖、专业且富有成效的康复服务。
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实践团队
市妇幼保健院实践团队 体医共济,筑牢康复之基发挥体育与医学的交叉学科优势,是“峡江星火”计划的核心。团队先后在宜昌市妇幼保健医院和博爱特校开展了专业的儿童能力评估与感统训练。
在实践初期,团队对参与的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中期评估(PEP-3),细致记录和分析他们在认知、语言、运动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种科学评估方法确保了后续康复干预方案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团队创新性地将运动康复与医疗康复相结合,以体育游戏、感觉统合训练及精细动作练习为手段,强化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同时结合医学康复理念,通过情绪疏导与行为引导,为孩子们营造安全、支持的学习环境。将各项训练与大肌肉群运动、精细动作及情绪调节紧密融合,有效改善了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和动作协调能力。
鼓韵铿锵,叩启感知之门团队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康复训练的结合点,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创新性地转化为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大肌肉群感统训练课程。研究表明,大肌肉群运动能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能力与感觉统合功能,舞狮运动中的位移、操控和平衡动作与儿童动作发展理论高度契合,为康复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团队成员通过“一对一+小组”训练模式,实时监测孩子们的情绪与生理反应,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克服触觉与前庭觉敏感,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色彩无声,架设沟通虹桥7月10日,在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与星同行 共绘未来”亲自然艺术活动如期举行。活动通过黏土、绘画等创意手工,为孩子们搭建沟通的桥梁。志愿者们精心挑选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材料和主题。在志愿者的引导与鼓励下,孩子们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描述自己的作品和感受,色彩与形状成为他们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实践证明,通过协作式物品传递、艺术创作与交流互动,孤独症儿童逐渐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积极转变。
特奥有爱,携手共融未来7月18日全国特奥日,团队积极参与并协助宜昌市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组织了特奥活动,带领特奥运动员开展滚球接力、小动物运西瓜等趣味活动,提升了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技能、自信心与社会融合度。团队成员在活动中提供了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进一步彰显了团队的社会责与公益担当。
星火不熄,照亮融社未来
从启动仪式到多元实践,“峡江星火”计划通过非遗创新、艺术表达、体医融合三维发力,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服务。这22天的躬身实践,是青年学子对“三下乡”精神最深沉的注脚,是“深耕基层践初心”誓言在汗水与笑容中的铿锵回响。
实践虽告一段落,但团队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未来,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将联合暖“星”护航团队继续深化“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拓展康复训练内容,开发更多科学、有趣且可复制的课程,持续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支持,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模式,培养更高水平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社会创造更加包容、平等与融合的环境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