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湛江遂溪县界炮镇的田野乡间,广东医科大学 “规航” 志愿服务队的青年身影活跃其间。这支扎根乡村的“百千万突击队”,以“AI 绘梦,生涯启航” 为主题,用 “六个一” 扎实举措破解当地青少年生涯规划匮乏、本土认同薄弱等难题,在乡土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书写着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架起校地同心桥,让教育帮扶扎根乡土
“这不仅是一块牌匾,更是一份共同的责任。” 在界炮镇校地百千万工程合作项目揭牌仪式上,广东医科大学与镇政府达成战略共识,依托当地生蚝、灵芝等特色产业,将短期实践转化为 “政策引导 + 资源整合 + 长效服务”的可持续机制。校地双方携手深耕,让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教育振兴筑牢根基。
走好乡土调研路,把准成长需求脉搏
服务队与界炮镇社工站深度联动,足迹遍布雷公村、大塘村等十余个村落。队员们既走进问祥灵芝基地、圣女果种植园,摸清产业人才缺口;也敲响困境儿童家门,送去课业辅导与心灵陪伴。3 场助农直播带动百香果、生蚝等特产销售,单场平均销售额达 1200 元,在实践中读懂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为精准服务找准坐标。
备好启蒙大课堂,让生涯航向清晰可见
“长大后我想当农业技术员,让家乡的果子长得更好!” 在 “职业奇遇岛” 课堂上,孩子们通过 AI 换脸技术 “穿越”到未来岗位,在霍兰德职业测试中探索兴趣,在 DIY 草帽上勾勒梦想。课程融入遂溪醒狮、生蚝养殖等乡土元素,将故宫、兵马俑等世界文明缩影搬上屏幕,让职业认知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成长路径,墙壁上贴满的职业梦想卡,见证着一颗颗童心的觉醒。
绘就七彩假期卷,用红色基因浸润心灵
老马村革命基地的斑驳枪眼旁,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品读泛黄家书,烽火岁月的家国情怀在静默中传递;海田村的草帽绘画课上,奔跑的太阳、飞翔的小鸟跃然帽檐;大塘村书法课上,“勇”“ 梦 ”等字的笔墨香里,藏着“消防员冲进火场的担当”这样的成长哲思。红色研学与趣味活动交织,让乡土情怀与奋斗精神在孩子们心中自然生长。
讲透资助好政策,为求学之路照亮前程
“攒星星换糖果就像政策帮我们攒学费。”在大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用生活化比喻解读资助政策,卡通易拉宝与互动游戏让条文变得生动。界炮镇中心体育场的集中宣讲中,方言讲解、逐行带读让 200 余份问卷反馈显示,超八成孩子明晰了助学贷款、困难认定等政策要点。政策暖阳穿透乡野,为求学梦想扫清障碍。
访实振兴奋斗者,以身边榜样点燃理想
“坚持是底色,真诚是桥梁。”湛品推荐官吴晓婷从滞销鱼干到整合 100 余个地标品牌的创业故事;圣女果基地带头人陈土松放弃外企工作,带动留守妇女日薪翻倍的共富实践;驻村干部由浩杞“火场逆行与田间深耕都是担当”的坚守…… 这些扎根乡土的奋斗者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明白:“职业没有高低,坚守终有回响”。
校地协同促 “输血” 变 “造血”,AI 与乡土资源融合播下建设家乡种子,整合资源成立体服务网,惠及 200 余青少年,这群青年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点亮童心,在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中,助农兴文,以青春之力书写教育振兴答卷。
(通讯员 童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