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5年7月10日至7月30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金果探赜・临桂罗汉果产业研学行”实践团队,赴临桂县农佳罗汉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索罗汉果这一“金果”背后的产业密码。
本次实践活动由李丙鑫同学担任负责人,王梦月、谢云云两位老师担任指导。活动聚焦临桂罗汉果产业发展,以“调研产业现状、学习发展经验、探索可持续路径”为核心目标,为后续乡村产业研究与实践积累一手资料。
实践期间,团队首先围绕临桂罗汉果产业基础展开调研。据了解,临桂区茶洞镇、宛田瑶族乡、五通镇等多个乡镇均大面积种植罗汉果,其中茶洞镇2023年种植面积达近2.5万亩,较2022年的2.2万亩实现稳步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地政府创新推行“政府+银行+合作社+种植户”合作模式与“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这一特色模式成为团队重点研究对象。
为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实效,团队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双轨模式:走进合作社生产基地,与工作人员、果农面对面交流,了解罗汉果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流程;针对果园员工、当地居民设计并发放纸质问卷,收集产业对居民收入、就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数据。同时,团队结合前期搜集的罗汉果总产量、出口量等行业数据,进一步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罗汉果产业不仅让我们腰包鼓了,村里的路也修好了、路灯也亮了!”一位果农的感慨,生动印证了产业的社会价值。据调研发现,依托罗汉果产业,临桂当地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带动道路硬化、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为乡村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负责人李丙鑫表示,此次研学不仅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深入学习了临桂罗汉果产业的成熟经验。后续团队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实践报告,总结产业发展中的经验与启示,为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始终鼓励学子立足专业特色,走进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此次罗汉果产业研学行,既是学校“以实践促成长、以行动助振兴”育人理念的体现,也为青年学生搭建了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学子服务地方、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者:周昱西 石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