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革命薪火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YOUNG聚边 红色足迹”实践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YOUNG聚边 红色足迹”实践队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薪火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YOUNG聚边·红色足迹”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党支部凝聚力,2025年7月13日至16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专业学生代表,前往南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薪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全体成员于7月13日首先前往南宁市人民公园。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伍敬献花篮,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进一步淬炼了党性修养,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使崇高理想从文字内化于心、成为刻骨铭心的精神烙印。随后,成员们参观了邓颖超纪念馆。通过瞻仰先辈遗物、学习革命事迹,大家在追溯红色记忆的过程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跨越时空的初心坚守与无私奉献,使革命先辈的精神成为指引青年奋勇前行的灯塔,有效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自觉。
7月14日,队伍走进广西革命纪念馆,系统学习了广西地方党史。结合泰语、越南语的专业特色,成员们围绕红色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开展了专题研讨。在探讨语言转换与叙事创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不仅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也为红色文化赋予了国际化表达的新可能,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后续行程中,成员们还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重点学习了《烽火南疆》常设展览,深入了解广西抗战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抗日统战工作以及南疆儿女的英雄事迹。同学们学以致用,运用越南语、泰语拍摄了题为“如果文物会说话——烽火南疆里的青春”的短视频,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一创新举措使文物所承载的革命记忆以年轻化、国际化的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促使青年学子从历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红色基因的主动传播者。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烽火南疆》展讨论文物历史。邓美娟 供图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外国语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师生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通过走访南宁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支部成员借助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和详实讲解,系统了解了广西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和共产党人的英勇事迹,深刻感悟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活动充分发挥小语种专业优势,以多语种叙事赋能红色文化传播,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注入了鲜明的红色内涵。活动不仅助力青年学子成长为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有效推动了红色基因的跨时代、跨文化传承,更让革命的薪火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在邓颖超纪念馆前合影。邓美娟 供图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