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里寻踪探治理,“绿”野躬行践担当
来源:文法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塑中生绿,沃土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为深入了解农村微塑料治理的落实情况,学习先进经验,7月3日,文法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塑中生绿,沃土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长丰县马郢村开展实地调研。近年来,长丰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统筹推进蓝天、为全国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马郢村依托草莓产业与乡村文旅的深度融合,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微塑料治理方面,马郢村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走访了拥有140亩生态农场的情圆农场农场主孙阳阳,并随机对当地农户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马郢村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加厚地膜的使用,并设立专项补贴。在政策支持下,加厚地膜因其耐用性和环保性普及率在种植规模较大农户中得到显著提高,农户通过政策补贴切实降低了使用成本。此外,马郢村还设立了专门的农业废弃物回收站点,运用“村集体+农户”的模式,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农膜回收率,减少了随意堆放废弃物的现象。
调研过程中,团队深刻感受到长丰县马郢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效。从政策扶持到农户实践,从农膜回收到生态农业推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当地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团队成员还通过无人机俯瞰了马郢村的生态农业景观,连片的草莓种植基地与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展现了生态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一独特的视角让团队成员更直观地体会到马郢村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上的卓越成就。
通过与农场主和农户的交流,团队深入了解了马郢村在农膜使用、废弃物回收以及微塑料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探索农村微塑料治理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从农场到农户,从政策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治理成效。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微塑料治理体系贡献青年智慧,让"塑中生绿"的美好愿景在广袤田野上生根发芽,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诠释担当。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